【自然概貌】桂山街道成立于2011年3月,属新平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街道位于新平县境东北部,地处五桂山南麓,因建于五桂山下而得名,含“五桂联芳”之意,界于北纬24°04′,东经101°59′之间,是新平县城所在地和全县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信息中心。东与扬武镇大开门和峨山县化念镇相连,南接古城街道锦秀社区,西与古城街道纳溪社区接壤,北靠平甸乡白鹤、费贾、者甸3个村委会。境内地势南北高、东西低,最高海拔照壁山2182米,最低海拔亚尼社区亚尼河小组1150米,气候属温带。街道国土面积121.78平方公里,有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龙泉公园、桂山公园、花山公园、小花园,有商贸城、宏源农贸过渡市场和望湖苑农贸市场3个,是新平县商贸集散地和中转站,市场繁荣活跃。 【行政区划】2011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撤销桂山镇设立桂山街道办事处,原桂山镇所辖3个社区和2个村委会行政区域划入新设立的桂山街道办事处;县城部分南片区和古城、纳溪、昌源3个村委会行政区域划出并入新设立的古城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桂山街道办事处共辖五桂、凤凰、青龙、太平、亚尼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2个居民小组,143个驻社区户籍单位(以派出所户籍单位为准)。 【人口• 民族】 2024年末,街道辖区户籍总户数14479户,户籍总人口31641人(含驻社区单位),其中:男15529人,女16112人;少数民族人口14473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5.7%,其中彝族1081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4.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60人。 【经济概貌】 2024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80.2万元,同比增长17.78%。完成财政拨款支出2179.83万元,同比增长12.8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4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其中,产业投资9968 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3亿元;实有企业1907户,净增企业187户,其中,四上企业42户,新增四上企业6户。 【农业发展稳定】202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40万元,同比减少2.36%,完成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501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50亩,产量280.17万公斤,比2023年增长53.55万公斤,同比增长23.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067亩,其中,蔬菜播种6873亩,蔬菜总产量1579万公斤,比2023年增长81万公斤;水果种植面积1383亩,产量263万公斤。烤烟生产地块265块,实栽面积693.95亩,完成烟叶交售8万公斤,交售总额258万元,均价较2023年上涨0.34元。持续稳定生猪、肉牛、肉羊生产工作,提高养殖质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检疫,促进养殖安全生产。成功申报县级农业基地16家,市级基地6家,其中,新平德康饲料有限公司实现农业基地转四上企业。 【工业推进有力】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园区继续发挥重要带头作用,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产业集群联动效应初显。投资9500万元完成新平德康年产36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投资4.67亿元的年产100MW钙硅叠层组件生产、投资2038万元的红山球团球团焙烧余热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启动建设,新平民润洗涤中心建设、城市排水设施补短板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稳步推进。 【服务业提质提效】利用街道特有的太平社区斗戛片区和亚尼社区窝尼新村等城郊特色村落,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为契机,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和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抹黑节”民族特色节庆活动及下斗戛小组每周六篝火晚会文艺演出、建设健身步道等推广举措,着力打造“农+文+旅”相结合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统筹各方资源,协调配合做好新平轻工产业园、新平产业园区桂山片区、新平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及企业入驻工作。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加快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管家式”全程跟踪帮办代办服务,协助1家企业成功获得水果种植基地海关备案,结合领导干部遍访“四上”企业工作,走访企业160余次,解决实际困难15个,成功动员纳规纳限6家;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个,总投资10.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联合玉溪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一起益企”志愿服务,促进惠企政策精准快速直达辖区企业,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联合玉溪新平供电局、新平移动公司、新平建行开展企业进基层,敞开“服务门”活动,宣传美食消费优惠券促消费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025份,强化企业惠民。 【强化思想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2024年组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150余人次参学,街道班子到所在党支部、挂钩联系点宣讲专题党课12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1次。组织5个社区58个党支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基层党组织书记讲授纪律党课63次,各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累计232次,覆盖党员4954人次,先后运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次,交流发言4人次,举办读书班1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前往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2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入脑入心。 【夯实党组织建设】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对76个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严格发展程序,完成党员转正5名,发展预备党员5名,动态更新“五支队伍”清单。开展党的“双万”培训2期,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2次,集中培训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持续探索党员精细化管理,对居住在外78名流动党员实施“一人一档”“一社区一账”管理。组织3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128家企业开展惠企、助企政策宣传活动,对5个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分析研判,按照1:1储备后备干部41名。 【加大基层治理】五桂社区以建立组织、汇聚党员、明确定位、优化服务、提升自治的“五步工作法”推动老旧小区治理精细化;青龙社区马家箐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模式,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推出五大“公益课堂”系列课程,为“一老一小”提供“娱乐”与“托管”相结合的精细化服务,年内入选市、县级党群“好项目”;太平社区建立“心愿清单”访民情、找问题,逐步解决群众反映的事项,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推进“红旗”系列品牌建设,创建县级“红旗小区”4个,五桂社区获评县级“文明和谐红旗村”、凤凰社区望湖苑B区获评2023年度“玉溪先锋红旗党支部”。推进林政稽查小区、福润园小区、望湖苑B区3个小区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实施“初心合伙人”项目,颁发聘书29份,聘任涵盖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新经济领域等多类社会力量参与,打破传统由政府单一主导的治理格局。聘任27名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机关党员,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帮助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各领域党建创新发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房屋改造修缮、路面硬化、休息长廊建设、综合服务场所建设、拆除重建、污水处理设施安装等多个方面,工程建设项目14项,投入资金341万元,营造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人畜饮水管网改造、配电线路迁改等多项举措,推进人畜分离改造工程。结合“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项目、太平社区上斗戛小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2024年列养公路里程63.7公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成亚尼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及太平社区上、下斗戛两个小组的乡村振兴提升村创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年内摸排公、户厕4695座,摸排率达100%;发现问题户厕68座,公厕9座,均实现整改销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57吨、村内沟渠49.5公里、淤泥43吨;持续深化美丽乡村星级管理,完成亚尼社区四星级美丽乡村创建相关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乡面貌再上新台阶。 【提升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大营养殖小区,完成6户养殖户退养工作,多途径提升粪污资源化处理,强化环保主体责任落实监管。组织专人对老大新路沿线建筑垃圾清理,清理建筑垃圾6500吨。扎实开展河(湖)长巡河清河行动。各级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河28次,开展“党建+河湖长制”河长清河清漂行动共20次,清河1条、库塘5座,党员参与448人次,清理河库周围垃圾4.7吨,形成守水有责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林长制”。制定街道级林长巡林推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任务17条,各级林长巡林467次,发现问题和解决12个,组织开展“林长制督查”工作2次,不断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巩固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重点排查研判农户273户1147人,未发现新识别纳入监测户。全面落实玉溪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一社区一策”,5个社区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326.6万元,5个社区集体经济均超20万元。 【强化民生保障】深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服务,动态管理“一老”230人,包括留守老人14人、空巢1人、独居6人、失能9人、重残185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15人;“一小”40人,包括留守儿童38 人,事实无人抚养2人,细化县、乡、村、组干部职工与具体服务对象结对联系挂包机制,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城市特困供养、惠民殡葬等补助519.24万元惠及群众500余人,发放创业贷款8笔80万元,按时发放178名优抚对象优抚金210万元,为军属家庭悬挂光荣牌12块。按照“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总要求、总任务,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形势。新增城镇就业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3人。 【提升公共服务】抓实做细教育工作,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10次,多措并举做好防溺水、交通安全宣传,依法控辍工作。建立家校共建体系,开展家庭教育活动5期300人次,家长学校6期400人次,“童”成长父母支持计划22期,党政主要领导到辖区内学校开展专题讲座3次,年内表扬先进集体3个、爱心企业1个,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共计99名,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强化三访四察五送工作,拓宽农村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覆盖面,国家级救助“两癌”妇女2人,省级救助7人。常态化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工作”,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 【文体事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云南省特级文化站。新建业余文艺队2支,吸纳文艺队员60余名,参与县级、街道级文艺骨干培训19期,参训学员2303人,提高文艺骨干文艺素质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利用文化共享资源,组织全民阅读读书活动12期,参加人员468人,协调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传统节庆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8期,覆盖群众7260人次,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开展“乡村大舞台”“文明讲堂”“百团千队”“村晚”等文化体育惠民活动5期,参加人员683人次,吸引观众9883人次;戏曲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演出4场次,参加人员342人,观众3025人次,持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市级、县级非遗工坊2个、市级非遗项目1个、市县级乡村工匠1个。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举办的“新平县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暨2024年全民健身运动会”,获拔河、男子篮球比赛第一名、“新平县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暨2024年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团体奖。 【抓牢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39份。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检查辖区“九小场所”、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436家,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87起、电气线路乱拉乱接71起、消防通道堵塞79处,存在火灾隐患问题93处,均已整改。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对辖区内12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走访,依规依纪依法做好食品安全排查整改工作。 【夯实法治建设】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八五”普法工作,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校园专题讲座8场约3000人次,法治政府专题培训3场次300余人次。抓实未成年人的包保工作,开展入户教育50人次。建立网格布警、治安联防、电子围墙三大网络构成的治安防控体系,六张防控网全面铺开,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力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形成依法有序的信访秩序,受理信访10件,办结10件;12345来电589件,办结589件。领导接访7次13人,参与县级信访联席会议信访研判2次,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8件,受教育当事人达200余人,巩固拓展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改革成果。 【巩固防灾减灾】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位,完成县城北面山大玉兰树、沙河山头等6条共计15.8公里防火隔离带铲除工作,计划烧除面积2373.41公顷,建设生物阻燃物隔离带长达21公里,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防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2024年防汛转移避险应急演练,对3座小(二)型水库、10座小坝塘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落实防汛四级包保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