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新形势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业经济虽小幅下滑,但降幅逐月收窄。1-6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9.9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分别比1-3月、1-4月、1-5月收窄1.9、6.1和4.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0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分别比1-3月、1-4月、1-5月收窄2.0、6.3和4.3个百分点。 2.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增七降一持平”。1-6月,全县累计生产棒材25.4万吨,同比增长17.6%;手提包(袋)222万个,同比增长1.8%;粗钢72.2万吨, 同比增长2.8%;机制纸及纸板1.3万吨,同比增长36.7%;发电量31872万度,同比增长4.4%;线材42.6万吨,同比减4.4%;球团矿31.4万吨,同比减29.0%;水泥31.0万吨,同比减1.6%;成品糖5.6万吨,同比减14.8%;铁矿石原矿量460.4万吨,同比减8.9%;铜金属含量1.7万吨,同比减5.5%;铁精矿177.5万吨,同比减9.9%;耐磨钢球1.6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3.业产销率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6月,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70.7%,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1亿元,同比减2.9%;实现利润总额-0.2亿元,同比减亏0.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15.8%。 二、经济下行原因和存在问题 1.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疲软和钢材、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全县工业产值增幅减缓。 2.原料、资金等生产要素需求不足和设备运转的影响,企业产能不能充分发挥,产品产量增长受限。 3.少新增大工业项目支撑,工业经济缺乏增长后劲。由于无新增大工业项目的支撑,今年的增长仍依赖于原有部分资源型大企业、大集团的增长,支撑全县工业真正实现跨越的新增长点不多,工业经济增长乏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一方面,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应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强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实施跟踪服务,重点帮助解决工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推进在建工业项目建设,促使其如期投产达效,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3.建企业和规下工业企业纳规工作力度,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具备纳规条件的规下企业和新建企业,争取年内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目前,云南千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已于7月初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批,8月份可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 4.充分发挥企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工业经济运监测。县工信局和工业园区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加大企业调研力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得到全面真实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