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困难和挑战,新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总体经济稳中回升,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总体经济稳中回升。1-3月全县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8%、完成27.2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4.8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升1.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6%)5.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较去年同期进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增长11.5%。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7.9%和49.1%,一产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二产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三产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5:39.9:52.7调整为今年的7:40.5:52.5。 (二)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经济增速平稳,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服务业经济稳中有进 ——农业经济增速平稳。1-3月,全县农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实现农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4.9%。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1-3月,全县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6.3个百分点,较1-2月份上升4.9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9%,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 ——服务业经济稳中有进。1-3月,服务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1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比1-2月回升0.9个百分点。 (三)从需求层面看:投资拉动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持续活跃,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 ——投资增速较快增长。1-3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26.8%。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旅游业快速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稳定。1-3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12.2%。 ——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1-3月,全县完成进出口贸易861万美元、增长48.7%。 (四)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温和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温和增长。1-3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亿元,增收42万元,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亿元,同比增支1.44亿元,增长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等八项指标支出预计完成4亿元,比上年同期2.8亿元增1.2亿元,增长40%。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1-3月,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9元,增长9.3%;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06元,增长8.3%。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季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判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实,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虽然增幅较大,实现了开门红,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小,所以从绝对值看,各项指标的完成量很小,离全年目标任务差距较大,后三季度任务较重。支撑生产总值的各项经济指标结构不优,一季度开门红对工业增加值和财政八项支出的依赖较大,为确保一季度高开,挖掘这两个指标的潜力达到了极限,难以持续支撑。 (二)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工业攻坚任务较重。工业投资支撑不足,主导产品价格增长压力较大,企业经营规模偏小体量不足。 (三)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且结构不优。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全县储备、在建的产业投资项目较少,投资拉动产业发展贡献率低。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且进度缓慢,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压力较大。 (四)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从一季度情况看,虽然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收入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及办法 针对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对策,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抓好任务分解落实,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继续强化政策支撑,推动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贯彻落实省22条、市28条和县28条稳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新平实际,着力推进现代矿冶业、加工制造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加工业、清洁能源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七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着力优化园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生物资源加工产、箱包生产、装备制造、农机农具加工等产业集群,着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最重要的产业创新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落实项目推进责任,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落实好新平县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管理办法,帮助企业解决贷款资金调头难的问题,缓解融资难。加强企业纳规纳限工作。进一步摸清和分析行业情况,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规纳限,特别要高度重视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纳限工作,确保新的增长点。力争年内有5户企业纳规,3户商贸企业纳入限额以上统计。进一步强化对现有规上限上企业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确实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二季度起,随着一产逐渐释放产能,抓好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使支撑生产总值的各项指标齐头并进,结构优化。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增长,目标圆满完成。 (二)继续加强项目储备,促项目落地开工增投资。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更加重视产业项目推进。认真落实好县级领导联系55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大红山铁矿二道河100万t/a铁矿采矿、精矿提质降硅技术改造、仙福公司1.2万立方米/h制氧站和钢渣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改升级,着力抓好大戛高速公路、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玉磨铁路新平段、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县城西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县城棚户区改造、大开门综合开发、新平大道两侧增光添彩建设、新平县漠沙田园小镇等项目建设。结合新平县“十三五”规划,围绕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发展项目的储备,全年储备项目70个以上,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0个以上,确保项目储备充足。适时启动新平县纳溪水库区域防洪水系建设及生态湿地改造、国道323线新平县城过境段改建工程(环城北路)、新平县新平宾馆改造、云南滇橙柑橘产业集团新平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三)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格财政预算约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项目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强化支出保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拨付力度。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努力实现均衡入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四)加强项目入库统计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项目入库统计工作,按照新的入库统计要求,积极组织报件入库申报,做到应统尽统。统计部门要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可能争取更多的统计指标,确保各项经济指标按时间进度推进。 (五)落实责任分解,狠抓跟踪督查。围绕目标任务强化统计调查工作,按照目标考核,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围绕目标挂图指挥、挂图作战、挂图监测,明确部门统计任务,强化部门统计工作。完善考核责任制。将重点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各责任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各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通过督查,及时发现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