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洒镇是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云南省旅游小城镇,是玉溪市经济强镇。地处三州(市)(玉溪市、楚雄州、普洱市)、五县(新平县、元江县、墨江县、镇沅县、双柏县)的交通交汇处,位于新平县城西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的戛洒江畔,介于东经101°34′,北纬24°03′之间,按东南西北方向,东与本县的新化乡、老厂乡接壤,南与本县的漠沙镇连接,西与普洱市镇沅县和平乡相邻,北与本县的水塘镇毗邻。镇政府驻地戛洒社区,距离昆明市245公里、距离新平县城65公里,是省道218线(楚雄——江城)的必经之地。镇域内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510米,年平均气温17℃—23℃,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境内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富有铜、铁、煤等矿产资源,探明铁矿石储量4.8亿吨、铜金属储量172万吨,分别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33%和25%。境内有哀牢山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哀牢山原始生态群落、古滇皇室后裔花腰傣、新平大平掌战斗遗址以及以褚橙庄园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旅游农庄等旅游资源。戛洒在历史上素有“滇中草皮街”之称,至今仍商贾云集,是新平及周边地区商品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也是玉溪市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之一。 【自然概貌】 戛洒镇地处三州市(玉溪市、楚雄州、普洱市)五县(新平、双柏、镇沅、墨江、元江)的交通交汇处,位于新平县城西部、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的戛洒江畔,红河上游的戛洒江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戛洒镇介于东经101°34′,北纬24°03′之间,按东西南北方向,东与新化乡、老厂乡接壤,南与漠沙镇连接,西与镇沅县的和平乡相邻,北与水塘镇毗邻。镇政府驻地戛洒社区,距离昆明市245千米、距离新平县城65千米,是省道218线的必经之地。全镇国土面积4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339.45亩(确权后的面积,包括承包地和非承包地)。镇域内既有2000余米海拔的高寒山区,又有510米的低海拔河谷热坝,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镇域内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众多,盛产稻谷、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竹子、烤烟等粮经作物,境内大红山储有丰富的大型磁铁矿和铜矿。 【人口·民族】 2022年末,全镇户籍总人口35732人(男性18266人、女性17466人),少数民族人口2927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81.94%(少数民族中,彝族14530人,傣族11660人,分别占户籍总人口的40.7%和32.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9.6%和39.8%)。 【行政区划】 2022年末,全镇辖达哈、平田、耀南、冬瓜林、发启、大田、新寨、竹园、腊戛底、米尺莫、纸厂、磨刀12个村民委员会,戛洒、南蚌、平寨、大红山、腰街、曼哈6个社区,239个自然村、236个村(居)民小组。 【经济概貌】 202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31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67亿元,同比增长0.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增长12%;实现辖区内财政总收入5321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171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6568万元。 【农 业】 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作物稳定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万亩,蔬菜1.2万亩,水果5.9万亩,交售烤烟38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253万元,财税收入275万元。多年生水稻试验示范工作持续开展,成功开创梯田水稻种植“一种两收”和“一种多收”模式;雪茄烟、花卉、中草药等冬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付一次性种粮补贴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92.8万元。新寨村“一村一品”成功创建,“褚橙”“高原王子”知名度逐步提升,“褚橙”连续5年荣膺云南省“10大名果”。依托“互联网+”,深化村企联动,建成新寨村自助柑橘采摘园、花腰田间直播带货平台,东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恒冠泰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体完工。农产品质量检测及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推进有力,8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各项指标稳中有增。2022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6.5%。 【工 业】 工业强镇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全面实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白糯格现代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智慧矿山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32亿元完成18个智能化矿山建设项目,大红山铁矿二道河矿段100万吨采选工程、400万吨二期采矿工程等重点项目有序开展,竜都尾矿库扩容一期闭库、二期征地等工作稳步推进。戛洒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南恩糖纸厂搬迁改造转型升级项目获得环评批复。制定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主动支持服务好大红山铜铁“两矿”、南恩糖纸厂等重点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2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3.8%。 【文旅产业】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花腰傣露天文化生态博物走廊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云筑泊境半山酒店开工建设,欢乐水世界、哀牢山旅游环线、景区智慧化改造、花腰傣民族文化传习馆提档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大平掌战斗遗址修缮工程完工运营。旅游品牌创建成效显现,耀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稳步实施,花腰田间3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小何农家、茶鱼饭庄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红河谷凤凰花、哀牢山云海日出、戛洒江畔芦苇花等网红打卡点备受青睐。农文旅融合趋势不断加深,花腰傣原生态实景歌舞剧《喊月亮》展演圆满完成,新寨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22年,共接待游客2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44亿元,同比增长13.4%。 【基础设施】 综合交通网日益完善。永金高速戛洒至元江段建设快速推进,天猴高速戛洒至镇沅段、老厂至大红山等重要县乡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建设持续加强,全面完成恩水公路、老公戛线等老旧道路提升改造及米尺莫、大田、冬瓜林等22条乡村振兴道路PPP项目建设,投资800万元启动戛洒至大红山路域环境整治。完成腊戛底、平田等6个村公益性公墓道路硬化、修缮。水网体系逐步健全。农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饮水安全有效保障,投入144万元完成腊戛底小组、立新小组、发启河小组、小河口小组等6个人饮工程项目;投资400万元完成平田农田灌溉水利项目,投资1000万启动戛洒镇第二自来水厂扩建项目,马鞍山水库南北干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水安全保障工作有力推进,水库防洪蓄水能力稳定提升,河湖水质持续改善。能源、信息、物流网开发持续推进。35千伏腰街变增容、53座5G基站建设竣工投用。腊戛底、腰街等6个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全面完成。大红山管道公司“5G+智慧管道”项目建设提速加力。220千伏花街变工程、分布式光伏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集镇建设】 规划编制有序推进。立足镇域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主动融入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启动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完成腰街片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核心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整合建设用地资源,留足发展空间,绘就戛洒跨越发展新蓝图。集镇功能逐步完善。完成集镇太阳能路灯安装、花街水景观修复、凤凰广场音乐喷泉修缮、人行道修复、旺海路及配套设施、腰街集镇道路提档升级、综合便民服务站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学校医院公租房场地硬化和硬寨、商贸街上段、政府食堂停车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曼哈社区公厕建设主体完工。“两污”项目、滨江大道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花街片区、曼哈片区、曼贵片区、腰街片区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建立健全集镇网格化管理和环卫考评机制,国家卫生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科普小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民生福祉】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2022年全镇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比重达80%,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和谐戛洒加快构建。“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启动冬瓜林徐家寨小组、米尺莫田心小组地质灾害搬迁,白糯格手工艺品展示中心主体完工,多方筹措100余万元资金开展“双百行动”解决了纸厂人居环境提升及两污处理、磨刀老寨挡墙建设、南蚌灌溉沟渠修复、大红山人畜饮水等100多个“急难险小”问题。社保就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增效工作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2万人。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试点有序推进,民政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发放城乡低保380万元,完成14户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程和56户低保老人适老化改造工程。成功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活动,挂牌成立滇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乡村振兴戛洒工作站。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三孩”政策全面落实,腰街敬老院社会化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及时化解欠薪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农民工投诉191件、涉及金额154万元。2022年戛洒镇荣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戛洒一中扩建项目(一期)、南蚌小学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戛洒二中九年一贯制度教育改革深入实施,耀南小学、腰街小学等村完小校安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戛洒卫生院整体搬迁完成,全科医生和村(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完成竹园、腊戛底为民服务站建设,健康乡镇、健康村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有效落实,产业帮扶“双绑”机制不断健全,投入1000万元完成耀南核桃分拣场、平田农业灌溉管网、新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投入95万元完成米尺莫甘蔗基地、大鲁笼乡村振兴示范点、曼哈以奖代补项目建设。组织冬瓜林、平寨等8个村(社区)联合成立佳禾联创公司,投资400万完成佳园、禾园基地建设。“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深入开展。完成16个村(社区)155个自然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及“干部规划家乡”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多规合一”实现全覆盖。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达哈新村、平寨新村、新寨小组、竹园、大鲁笼、旋涡等小组人畜分离、雨污分流、道路硬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冬瓜林下管、发启村新居、磨刀村中寨等小组公厕建设。安心拆除有力推进,完成867宗6.4万平方米危房闲置旧房拆除、清理、盘活工作。启动腰街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完成民意调查、情况摸排、合并办公、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新寨村“四位一体”项目顺利完成。制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方案,以定期考核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2022年戛洒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乡镇。 【生态建设】 生态保护逐步加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布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以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抓手,逐步加强水生态修复、森林资源保护,开展河道采砂、“河长清河”等专项活动,十里河(石门峡段)获评省级美丽河湖,马鞍山水库、南恩河省级美丽河湖申报工作有序开展;林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全镇3万公顷林地实现专人负责,完成腊戛底村1.5万亩竹子抚育低效林改造和5400亩退耕还林。森林草原防灭火扎实开展,严格实行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生态监管成效明显。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持续提升,完成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图斑排查、森林(草原)督查、林草监测核查工作,开展集中查处整治林草生态案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查处破坏林草生态案件8起。绿美乡村全面实施。竹园乡村绿化美化、集镇绿化复植等工作全面启动,种植各类绿化苗木8万余株,新增绿化覆盖面积40余亩,2022年戛洒镇获评“云南省绿美乡镇”荣誉称号,新寨村杧木树小组获评“云南省绿美乡村”。 【行政效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主题,聚焦重点突破、试点引领,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发达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推动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强化资金整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5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建设、集镇维护管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配套、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为民服务动力不断激发,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638件,开展执法检查304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稳步开展,开创“3+X”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模式,创新运用“三书一函”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办理行政执法案件3588件。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成立综合督查室,对集镇建设、四级联创、安心拆除等重点工作督促检查40余次。建立健全公车规范管理、村干部考核、人居环境督查长效机制,实行难点工作碰头研讨、重点工作派单督办,每月进行督查、通报、考核结果运用,有效推动干部作风向严向实、向勤向俭转变,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更有章法、更出实效,进一步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社会治理】 平安戛洒、法治戛洒建设深入推进,发展和安全“两手抓”,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信访工作。涉稳风险隐患有效化解。“四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成果持续巩固,各类问题大起底大排查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启动,积极融入“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着力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5起,管控枪爆高危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156人,有效保障社会稳定局面。“多网合一”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稳步开展,“多网合一”纠纷调解平台收集处置网格事件4364件。预防和打击犯罪成效显著。受理治安案件192起、刑事案件立案144起,行政案件受理数、刑事案件立案数实现双下降,行政案件查处率、刑事案件破案率实现双上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戛洒派出所荣获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称号。群众自治优势不断凸显。法治示范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反邪教警示教育、平安宣传、“八五”普法、“国家反诈中心”APP宣传、“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平安共建意识、法治社会观念不断提高,曼哈社区、新寨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生产平稳有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百日攻坚”行动,非煤矿山安全规范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公共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有力,道路交通、自建房、燃气、防溺水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有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