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平概况    >    乡镇概况    >    平甸乡

平甸乡2019年概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10-26 16:10   点击率:909打印】【关闭

一、基本情况

平甸乡位于新平县城城郊,分别与桂山和古城两个街道办事处接壤,地处省道218线、国道213线中间。东与峨山县塔甸镇及我县的桂山和古城两个街道办事处毗邻;南与扬武镇的顺水村委会接壤;西与漠沙镇的西尼和峨德村委会相连;北与新化乡甸末、者渣相连。乡政府办公驻地为桂山街道办事处花山公园山麓。国土面积435.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97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共378714673人,其中彝族占78%2019年底有建档立卡户109376人(其中2016年脱贫户52209人,2017年脱贫户1549人,2018年脱贫户43133人,2019年自然增加4人、自然减少15人,有脱贫监测户2072人,边缘户2064人)。设1个党委,11个党总支,103个党支部,954名党员。

平甸乡境内地表崎岖、地形复杂、山峦连绵、河流纵横、山高坡陡,呈V”型深切割山原地貌。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西最大距离3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9.4公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6%,最高海拔磨盘山主峰2614米,最低海拔小石缸村的底刹莫山脚700米,由于受漠沙坝子热空气和高山森林植被的双项调节,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年日照22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3℃,年降雨量1151.9毫米,无霜期320天以上。全乡常用耕地面积20230亩,其中田10454亩、地9776亩,人均占有耕地1.43亩,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甘蔗等农作物,其中:烤烟、畜牧、林果、甘蔗、蔬菜是全乡的经济支柱产业。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平甸乡境内,园内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每年春季的“樱花节”令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平甸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紧扣“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坚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乡、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乡、民族文化传承示范乡”建设目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发展,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豪迈的工作激情,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平甸跨越发展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20年,截至目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682万元、同比增23.5%;地方财政收入135万元、同比减40%、预计上半年完成170、同比减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数2千万,完成14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7%。

二、重点工作

(一)烤烟产业发展

1.基本情况。2020年县委、县政府下达平甸乡烤烟种植合同面积14047亩,交售任务196万公斤,种植品种KRK26K326、云烟87,其中,特需、特色品种K326KRK26分别为346752万公斤、350052.5万公斤,全乡涉及种烟村9个,种烟小组75个,种烟户1286户。平甸乡确定的烤烟生产目标为:完成烟叶交售196万公斤,上等烟比例75%以上,均价30元以上,高于全市平均单价,实现烟农交售收入5880万元,比2019年增加烟农种植收入600余万元。

2.主要措施。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烤烟产业作为平甸乡第一大支柱产业,长久以来是平甸乡党委、政府放不下、丢不得的重要产业,也是平甸乡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依靠和来源。平甸乡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生产工作,把此项工作列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做到精力、经费、人员向烤烟生产工作集中和倾斜。与此同时,乡党委书记、乡长挂帅,乡党政班子成员包村,从干部职工中抽调责任心强、懂烤烟的精兵强将分赴9个烟村抓生产,并强把服务烟农促增收的责任压紧压实到村、组干部和烤烟辅导员,形成了乡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人大主席具体抓、班子成员包村抓、乡村干部和辅导员包片抓、小组干部联户抓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实合同管理保总量。为确保整个烤烟生产有序不乱,让会种烟、种好烟的烟农应栽尽栽,平甸乡严格合同管理,做好插牌管理和清株点塘工作,针对实际种植株数折合的面积与预签订烤烟种植交售合同面积不相符的或者实际种植株数与上报株数不相符的完成第一轮合同调整,通过栽实面积保总量,保障烟农积极性不减,解除烟农的后顾之忧。三是树牢科学抗旱夺丰收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平甸十年九旱的不利天气条件,全乡上下进一步树牢信心和决心,强组化织领导和责任担当,急烟农之所急、想烟农之所想,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乡村干部深入村组与烟农分析问题、寻求破解良策,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抗旱措施。

(二)抗旱工作

1.基本情况:2020年水源水量减少或水源枯竭造成6个村26个村民小组3494人、97头大牲畜人畜饮水困难。其中:2159人定时限量供水;812人拉水饮用,523人抽水饮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5人。

2.主要措施:为缓解旱情,解决因旱人畜饮水困难,在全乡范围内安装水表,推广节约用水,全乡投入抗旱人数9700人,112辆运水车、投入抗旱资金236.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投入抗旱资金147.5万元;地县级抗旱专项资金89万元。抗旱用电8000度,抗旱用油23.05吨,抗旱运水6.714万立方,临时解决3494人、97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抗旱浇灌面积25000亩,有效地缓解了部分旱情。目前库塘蓄水量49.32万立方米,比较往年225.9万立方米的蓄水量减少458%。康之康河道断流、库塘干涸62座。

(三)罗施迭莫小组村民耕地因公路建设受损信访案件情况

1.基本情况。平甸乡红星村位于县城西面,距县城20公里,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辖区共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321684人,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烤烟、甘蔗为主,农产品结构比较单一。2008,新三公路施工以来,红星村征地工作顺利推进,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弃土和施工操作不规范等影响,属于罗施迭莫和扒那黑小组群众的新三公路沿线部分田地被淹被埋无法种植。2010以来,群众针对此事不断上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既给群众利益带来了损害,也给平甸乡乃至全县的维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在2019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有关部门的督促下,乡村两级的强烈要求下,指挥部联合平甸乡政府开启调查,得出最终结果,认定受损事实清楚,群众诉求合理。

2.调查结果。一是耕地受损。主要为受弃土掩埋、拦沙坝抬高河床受淹、弃土淤塞河道受淹、拦沙坝垮塌压覆、工程实体压覆、小组公路压占等影响而损坏,包括19户村民29块耕地和1块无主地,总面积16.268亩,受损的土地中7.178亩属村民承包地(有2018年土地承包证),其余9.09亩村民无最新土地承包权属登记。二是灌溉水沟受损。实地调查受损水沟均为土沟,受损长度约400米,主要是修建的路基压覆、路基施工操作面需向设计路基边线外延、桥梁桥台施工压覆的原因造成损坏,分别导致灌溉系源头、中断被截断,影响灌溉水源输送。原受损水沟灌溉辐射耕地面积约50亩。三是弃土场临时土地租赁纠纷该纠纷属于原新三公路建设一标段(云南路桥二公司)与罗施迭莫小组签订临时用地补偿协议书,约定临时使用小组位于K13+400公里处左侧的未利用地10.92亩一年,最终建设方超期使用且未付清超期使用租金42194.72元。以上情况经调查属实,但因施工方已撤场,难以对接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3.处理进展。69日,由刀副县长召集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补偿方案,会议最终得出初步补偿意见如下:

耕地受损部分。因受损地块数量多,受损情况复杂,按最新地块现状,绝大部分地块已经不具备复垦条件,但因政策影响无永久征用通道。为尽快圆满妥善处理好该案件,尽早解决群众反映多年的问题,帮助群众重新实现耕种,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建议在参考新三公路建设永久征地标准(水田50000.00/亩、旱地31000.00/亩)的基础上,将补偿标准定为30000.00/亩,以提高补偿标准的形式对全部地块进行补偿,同时不再考虑复垦及误产补助,并由县级公路主管部门制定拦沙坝定期清理的方案及机制,避免雨季来临后影响更多耕地。该方案补偿总预算488040.00元。

灌溉水沟受损部分。为长远发挥灌溉效益,建议按照指挥部及平甸乡水利水土保持工作站的联合勘测设计,改造涉事公路里程段内的土沟为管道输水,以解决包含受损段在内的整段沟渠灌溉困难问题,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和村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土地年产值增加,长久持续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该方案补偿总预算520989.13元,预计辐射灌溉周围田地50亩。

弃土场临时土地租赁纠纷。涉事地块由于新三公路施工且管理不规范导致多年无法耕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情况属实。按照“政府兜底、帮民困、解民忧”的原则,建议补偿超期使用临时用地租赁费42194.72元。

以上三项补偿总预算1051223.85元,会议明确由县交通局牵头统筹资金保障,报研后由平甸乡乡政府组织实施。


上一篇:平甸乡2020年基本概况
下一篇:2017年【概况】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