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方向,利用自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实施“文化铸魂”工程,通过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塑造文旅节庆品牌、推进文化进景区、创作非遗文化演艺产品等措施来构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日,记者在新平县文旅局了解到,打造文旅融合新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打造一批文旅服务驿站、文旅消费街区、特色体验场馆、文化口袋公园等新型网红文旅打卡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惠民,进一步提升城市幸福感。 新平县文旅局文化股负责人李海梅介绍说,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景区景点延伸的方面,主要是走了两条路子:第一是探索“书屋+景区”的文旅融合模式,与3A级景区花腰田间民族文化村合作共建打造“乡愁书屋”,在4A级景区磨盘山和3A级景区花腰田间打造“有声图书馆”,把“有声图书馆”搬进景区,优化读者的数字资源的体验;第二条路是探索“演艺+景区”的沉浸式体验模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喊月亮”为题材,融入花腰傣音乐、舞蹈、民俗等元素,打造了一台原生态实景歌舞剧《喊月亮》,在3A级景区花腰田间完成演出,吸引(众多)游客。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滇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76%,其中彝族、傣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14%。全县森林覆盖率73.66%,被誉为“中国花腰傣之乡”;享有褚橙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近年来,以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音乐角市集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场景加速涌现,它们“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激发了群众的消费热情。新平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文旅节庆、文化品牌活动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文化消费新场景,激活市场。 “从2008年以来,新平县强化群众广场文化建设。目前,创编推出29套共174个广场舞蹈。2022年,依托百千万文化工程,打造3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舞推广点。主要是在县城民族广场打造民族联欢广场舞推广活动;在戛洒打造花腰傣广场舞推广活动;在杨武镇打造彝族烟盒舞广场推广活动,打造文旅节庆品牌,创新办节模式,以节造势,整合资源,增加吸引点和打卡点,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促进了文旅消费。2023年举办了花街节、抹黑节、沐浴节等13个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吸引群众178万人次。”李海梅说。 下一步,新平县将继续探索多种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提升公共文化空间,让群众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