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平产业园区前身为新平矿业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2023年园区优化提升后,更名为云南新平产业园区。2023年末,共有入驻企业45户(含化念片区5户)。近年来,园区坚持提质扩面强党建、融合赋能促发展、为企服务争一流,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产业投资11.7亿元,实现工业税收10.5亿元。 一、筑牢红色堡垒汇聚向心力,推动园区“活”起来。一是优化体制机制。2023年,在县委的高位统筹下,结合园区管理需求,强势推动机构改革,成立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原工业园区“1办4科”内设机构调整为现产业园区“1办5局1中心”,搭建起“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的管理平台,保障了园区高效运转。二是做优组织架构。全面构建“党工委+两新党建工作机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明确专职副书记主抓园区党建。目前,园区党工委已建立基层党组织27个,其中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4个,共有在册党员434人。三是做强党建力量。成立党群工作局,配备相应党建工作力量,负责牵头抓总、全面指导园区企业党组织建设、党群活动的开展。四是扩大“两个覆盖”。建立产业园区区非公企业党建常态化摸排制度,每年对非公企业开展 1 轮全面摸底排查,做到经营运行情况清、职工队伍情况清、党员队伍情况清、组织建设情况清、出资人情况清的“五清”。从机关党支部中选派23名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一对一指导40户企业党建工作,每月联系指导不少于 1 次,指导企业做好党建与发展融合,实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二、打造红色品牌扩大影响力,推动园区“强”起来。一是加强红色引领。选树非公企业党组织先进典型,打造非公党建品牌,强化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先后选树仙福公司、力高箱包有限公司、红山球团工贸公司等非公企业党建标杆,选树培育“党建强、发展强”先进典型2个,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个。其中仙福公司党委被列为2023年省级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单位。二是锻造红领骨干。坚持抓好党员职工“双向培养”工作,突出“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管理人才”,近3年发展的20名党员中,企业班组长以上人员占比超过70%。三是激发红色动能。推动仙福公司、球团公司、力高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厂区、车间设立“党员责任区”,在班组、生产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党旗下的微创新”活动,鼓励党员职工申报微建议、微技改、微服务、微节约、微环保“五微”创新项目,仙福公司节能降耗措施建议被公司采纳后,每年可节支100多万元,红山球团公司开展支部带党员创效、党员带群众创新的“两带两创”活动,为公司节能改造、设备效率提升起到推进作用。 三、点燃红色引擎激发生产力,推动园区“亮”起来。一是党员增效创造经济产值。聚力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促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园区党员领导干部零距离服务发展。2023年,成功引进投资5800万元年产四万锭纺纱项目、投资15亿元年产200万吨酸洗冷轧镀锌薄板项目、投资12亿元年产260万吨钢管制造项目落户园区,三个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新增税收6亿元。二是党旗争辉展现社会价值。积极动员园区企业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通过捐资助农、助学等方式实现企地双赢。近年来,仙福公司、红山球团公司、力高公司、南恩公司、鲁电矿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均参与捐资助学和乡村振兴,其中仅仙福公司近4年就为乡村振兴等领域捐款29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三是产业链党建成效明显。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冶金新材料,主动融入绿色钢城主阵地、产业发展主战场,通过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建在“链”上、先锋力量聚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狠抓钢铁优势产业加速布局,2023年,钢铁产业链规上企业已实现工业产值410.1亿元,目前园区内已集聚钢铁产业链上规上企业15 家,职工8800余人,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园区钢铁上下游企业实现组织共管、发展互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