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平县平甸乡桃孔村,有这样一位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的县人大代表——马光会,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他充分发挥群众基础,宣传发动,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群建群管环境卫生”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改善村居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遇到的难题。 
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 县人大代表马光会:“这些杂草要把它拔掉,难看,影响美观。” 趁着下午还有点时间,马光会和同事来到上新寨小组查看最近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马光会,新平县人大代表,也是平甸乡桃孔村的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小组干部以身作则,包户、包片区带头承诺做好自家庭院和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桃孔村上新村小组群众冯丽琼:“他反正是坚持信心,一是先发动党员,党员拆开整出来又农户拆,农户拆开了,现在整出来,大家都知道好了。” 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 县人大代表马光会:“农村人居环境最大的污染是人民群众的污染,最大的受益也是人民群众的受益,要做好人居环境,首先从思想上教育群众,第二从责任和制度上着手,责任上基本上要做到每条街道,每条路,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要有责任人。我们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每个人(村干部)负责四个小组,每个党员和小组上的干部设岗定责,哪条街道归哪个管?哪几家归哪个管?有人监督组织来做了以后,逐步做出效益以后,群众认识到最大的效益是他们,所以群众的参与率也就高了。” 建设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重在基层治理。马光会创新开展党员和村组干部联户包段、群众联户清扫、联户保洁和垃圾有偿收费集中清理的“三联户一集中”保洁模式。运用“积分超市”、“小三园”等新举措,动员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柴草堆、粪堆、土堆、砂石堆、建筑垃圾堆“五堆”,告别“脏乱差”现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残砖断瓦废石和闲置木竹料砌筑花台、搭建围栏,种植花卉树木,在村内闲置空地建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微景观。 

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 县人大代表马光会:“我们实行奖励制度,推行双积分制度,兑现一些物资,每家庭院里面,超过三十盆花草以上的,一盆给一分,一分补助五块,用一些激励的机制,促使群众多栽花,多种树,明年的话,我们打算全村16个小组都推开,用两年的时间,把我们的小三园实现全村16个村覆盖。” 
桃孔村还把乡风文明融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传播新理念、培养新习惯、倡导新风尚,促进乡村内外兼修,增强广大群众爱卫意识,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机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桃孔村上新村小组群众冯丽琼:“环境好了,自觉的就你学我,我学你家家都整起来了,单哪一家不整,就像是自家不是人一样。现在家家都是这样了,家家门前都是栽花栽菜,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成三园了,三堆变三园了。” 如今,走进桃孔村,处处建成了洁净的公厕、规范有序的停车场、绿美通畅的村庄道路、舒适宜人的休闲亭阁、简洁雅致的花台景观,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正变为现实。 
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 县人大代表马光会:“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应该是把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做到上传下达,另外还是要做一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工作和事情,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只要群众的脸上有笑容,我们心里也就舒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