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会:一心为民的“积分书记”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1-03-04 15:03   点击率:329打印】【关闭

“注意安全,跟上我!”前面车窗摇了下来,探出一张脸,在阳光的照耀下黑里透红,那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记者一路紧随,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城民族广场驱车出发,跨过平甸河,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北向而行。大概行驶了半个钟头,来到了一个村庄,这里青山掩映,蔬菜翠绿,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在院子里停稳车后,“桃孔村到了,同志们!”伴随着厚重的声音,一位体格健壮、眼神犀利的彝家汉子从刚才的车里下来,一言一行之间透出一股精干之气。此人正是桃孔村党总支书记,党员积分制的发起者和践行者,被群众亲切称为“积分书记”的马光会,曾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称号。马光会招呼我们坐下后,便开始介绍桃孔村的情况。“我们村位于新平县城北面,离县城21公里,全村总人口5662062人,有16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同时也就设立了16个支部,1个总支。这里生活着彝、傣、拉祜、汉、哈尼等16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2%,是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马光会对家乡的情况了如指掌。

1.jpg 

党员参加公益劳动

 2.jpg

村小组党支部党员开展积分评比

扎根故土干党建

聊起马书记的个人履历,他有一些不好意思,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时光回溯到1991年,27岁的中专毕业生马光会接受组织任命为桃孔村村主任,他放弃了当时月收入近700元的工程老板身份,转行成为月工资仅有27.5元的村干部。桃孔村常年干旱,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面对这一情况,马光会凭借自己做工程的经验和眼光,从修沟渠开始,到建起了村民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坝口水库,一步一步地解决了桃孔村靠天吃饭的难题,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得到了群众的信任。199910月,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一直连任至今。自担任村支书后,马光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党建工作上。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马光会感触越来越深,不仅农民生活得艰难,党员也存在发展难、素质提高难、作用发挥难、解决民生难、矛盾化解难等问题。当时发动群众做这些活计的时候,基本上是发动不起人来,说出来的话没有人听,要想干的事情没有人跟。现实像一盆冷水浇在身上,心里面顿时凉了一大截。如何改变这种面貌?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夜不能寐。他说道,想起小时候的党员干部,那个时候只要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喊到哪里就到哪里,喊做什么就做什么。党员干部出工在前,收工在后,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随处可见。可现在这股凝聚力哪里去了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怎样才能显示出来?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他。

 3.jpg

马光会带领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党小组成员一次次的走访、讨论和探索下,党总支得出了结论。我们认为制约我们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人,还是凝聚力的问题、干部的问题、人心的问题。可是要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面貌呢?有一天,马光会走访了村里的一位老党员祝家亮同志。祝老说:我是1973年在部队入的党,那时候要各级把关政审才能成为一个党员,而且成为一个党员是相当光荣的,可见当年党员在老百姓心中地位多高!如今,退伍回到村里后,我感觉很失落,我这个党员好像没人管了,村里也看不出谁是党员。这个村里的党员积极性不高,缺乏凝聚力,就像一盘散沙。这番话深深地刺痛了马光会,让马光会第一次动了实施党员积分制的念头。马光会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各个党员每个月的日常活动登记下来,全部以分数的形式量化出来,这样一来,党员当得好不好,一看积分表就知道了。这道理和以前大家挣工分一样。马光会解释说。起初,党员积分制管理并没有得到党员干部的理解与支持,有的党员认为党员积分制管理太过形式主义,达不到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效果。桃孔村党总支通过探索,优化积分结构,调整积分内容,完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逐步细化到加分项和扣分项。在不断的实践之后,党员逐渐理解和支持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被调动起来,带领群众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4.jpg

桃孔村的主题党日办在田间地头

调整结构促增收

如何让村民增收,成为村两委面临的问题。马光会认为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结合桃孔村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的实际,加之蔗区水利设施条件较好等优势条件,马光会和村内党员干部商议发展高原生态蔬菜种植。刚开始,在马光会等党员的带领下,桃孔村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把种植苞谷、菜豌豆等作物作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让部分农民尝到了甜头。随后,围绕调结构促增收,马光会带领全村采取了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试点,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党员干部带头试种青花和白花,与东绿公司达成合作,由对方收购,亩均收入可达5000多元。在看到实效后,有30多户群众跟着种,党员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现今已经建成的桃孔片区生态蔬菜样板种植基地实现1000余万元产值。桃孔村还充分利用独特的立体气候与适宜的地理条件,大力开展林下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资金扶持党员户创业,建立干巴菌人工促繁示范基地,并提供培训机会。在我看来,民族团结的根本还是在发展上。我们基层干部需要了解群众心里在想什么。群众最期盼的是能多点经济收入,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发挥带头作用,扎扎实实为群众增收致富想办法做实事,让群众得实惠。今年我们将继续把带动群众调结构促增收作为党员考核打分项目之一,虽然压力倍增,但这是党员先进性的基本体现。马光会说。2010年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以来,这几年是桃孔村发展最快的几年。桃孔村2018年收入达到了3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327元增长到现在的11000多元。谈起这几年桃孔村发生的变化,马光会很自豪。


上一篇:平甸:春风送暖 爱心助学进校园
下一篇:平甸:抓四措到位 力促烟叶提质增效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