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环境保护局关于2017年6月1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6-12 15:06   点击率:57打印】【关闭

新平县环境保护局关于201761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7-7015338(新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环境保护局窗口)、0877-7018658 (新平县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股)

     真:0877-7019286
   
通讯地址:新平县平山路33号(新平县人民政府第二办公区8楼)
   
    编:653499

公示时限:2017612616日(5个工作日)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类型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玉溪市2016年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一期)-新平县老城片区项目

玉溪市新平县老城片区

玉溪市家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报告表

昆明绿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于20161129日玉溪市发改委下发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项目建设性质为技改。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本项目改造用地面积962.62亩,其中棚户区内拆迁用地359.25亩,异地安置用地面积603.37亩。

2、棚户区总拆迁户数3500户,其中居民户3424户,公建产权点76户。

3、拆迁总面积504175.61㎡,其中:住宅拆迁面积444463.37,附属设施建筑面积5436.63,其他拆迁建筑面积54275.61㎡。

4、棚户区总拆迁户数3500户,货币安置1800户(其中居民1724户,公共产权点76户),货币安置面积198511.16㎡(其中居民住宅货币安置138798.92㎡,非住宅安置面积59712.24㎡);实物安置1700户,实物安置面积305664.45㎡。

5、新建安置小区占地面积603.37亩,总建筑面积4165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65460.6㎡,配套公建3790.86㎡,配套商业5128.98㎡,地下建筑42119.56㎡,安置总套数4000套。

 

一、主要环境影响

1、废气:施工期拆迁区废气主要为扬尘和机械尾气,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建筑拆除时扬尘、运输扬尘等,机械尾气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施工期安置区废气主要为扬尘、机械尾气和装修废气。运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恶臭、餐饮油烟等。

2、废水:施工期拆迁区废水主要为施工生活废水、施工废水和地表径流,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机械冲洗、场地冲洗等;施工期安置区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施工废水、地表径流及基坑涌水;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商业区运营污水和餐饮废水。

  3、噪声:施工期拆迁区及安置区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噪声、商业区噪声、交通噪声、设备噪声等。

4、固废:施工期拆迁区固废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安置区固废主要来源于废气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运营期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隔油池废油、化粪池及中水处理站污泥。

5、生态影响: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范围内,不涉及风景名胜及古树名木,项目区周边生态系统以农田生态为主,闲置土地多为杂草覆盖,生物多样性简单,用地范围内无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也不属于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区域。项目区内生物多样性较差,其自身调控能力较弱,受人为影响较大。本项目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土建工程施工中,开挖土石,此过程将破坏表土,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雨季施工堆存也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

6、文物保护:施工过程中对清真寺、富昌隆商号、桂山镇民居建筑群3处文保单位进行保护。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施工期:1、对拆迁区易产尘区域每日洒水不少于23次,据实际情况增加喷洒频率,对施工裸露场地及主要运输道路等在非雨天时适时洒水降尘,以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2、拆迁区划分区域后集中拆迁,对正在拆迁区域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设施,降低扬尘逸散;3、安置区使用商品混凝土;4、安置区易散失冲刷的物料(石灰、水泥等)及易产尘的材料不能在露天堆放,土石方堆存场及物料堆场应加盖篷布或库内堆放,施工建筑物立面用草席及安全网全封闭施工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传播和飞扬;5、安置区在施工过程中,在项目场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设施;6、安置区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工地出入口5米内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并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后出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7、拆迁区及安置区建筑垃圾及土石方运输路线需按照政府规划线路运送,不得随意更改线路。8、使用的装修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设备,装修施工人员配备防护口罩;9、装修完毕后须空置通风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月,消除有害物质的残留,方可交付使用。运营期:1、餐饮业入驻商家负责规范设置相应的油烟净化设施;2、项目幼儿园内置烟道设于所在楼楼顶,住宅楼及商业区餐饮业根据规范及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均应设置内置烟道(其中餐饮业各经营方及幼儿园油烟需油烟净化器净化达标),油烟统一排入内置烟道内,最终于楼顶排放,排放口高于建筑物1.5m3、地下车库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排风口应设置于项目区绿化带内,不超向邻近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避开人群密集区及住宅区上风向。4、设置独立排气口,排气口应朝向地面绿化带,避免朝向邻近建筑或公共活动场所,不设在靠近可开启的窗户或新鲜空气入气口;5、垃圾收集房设计为半封闭式,垃圾桶设计为带盖式,垃圾日产日清,并采取一定的除味措施。及时清运,日产日清。6、化粪池设计为全地埋式,中水处理站位于地下一层,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7、定期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清掏。

   2、水环境污染防治:施工期:1、设置废水收集池对施工人员生活废水集中收集后全部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2、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于施工环节、场地洒水降尘等,不外排。3、收集进入洗车池内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4、收集、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环节、场地洒水降尘等;5、回用不完部分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新平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建设单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前办理临时排污许可证。

运营期:1、区内实行雨污分流制;2、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A)级标准,部分进入中水处理站处理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绿化及场地浇洒标准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绿化、道路广场浇洒,剩余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进入新平县污水处理厂处理;3、项目生鲜超市、幼儿园食堂等位置分别设置隔油池,生鲜超市内设置容积≥5m3的隔油一座;幼儿园食堂设置容积≥0.5m3的隔油一座。商铺隔油池位置及规模目前不能确定,但幼儿园食堂隔油池不能设置于厨房内,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设计施工,隔油池的设计需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54-2010《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规定。4、本项目化粪池设置为地埋式,总有效容积≥1281m3。为保证处理效果,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4小时。目前具体位置和个数仍不确定,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设计、施工。5、本项目设置中水处理站,处理规模设计≥840m3/d,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表1绿化、道路清扫用水水质相应标准。6、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中水回用途径,在项目区内合理敷设中水管线。7、定期对化粪池、隔油池进行清掏;定期检修中水处理站,以保障中水站的处理效果。8、规范设置排污口,项目共设置4个污水排放口,分别位于团山路和锦绣路上,项目设置的污水排放口应带有明显标志。

3、声环境污染防治:施工期:1、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当地环境保护局申报该工程的情况;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但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2、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工艺应当在施工前三日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当地环境保护局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3、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4、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中应选用低噪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个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同一时间运作机械的数量,减少噪声叠加;5、固定机械布置于场地中央,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高噪机械设备尽量避免靠近敏感目标布置;6、选择外购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以减轻结构施工阶段噪声影响;7、建筑垃圾及土石方运输路线需按照政府规划线路运送,不得随意更改线路。运营期:1、合理疏导、禁止鸣号、限制车速。2、禁止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方法从事商业经营活动。3、安装减振器、隔声门、隔声罩、隔声墙体、绿化植物吸声;4、合理、规范安装,定期维护;5、水泵、变压器不宜比邻主体建筑,贴近柱体或墙体布置,同时采取可靠的隔振、隔声措施;6、地下室内各设备房,尤其地下一层的设备房尽可能避免布置于建筑物下方。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部分回收外卖废品收购站,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理;2、土石弃方、建筑垃圾须送至新平县工业园区大横山渣土填埋场进行规范化处置。3、施工场地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点,定期委托环卫部门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运营期:1、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清运、处理,做到日产日清。2、隔油池废油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置。3、污泥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置。

5、生态保护措施: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基础施工,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原料砂石应进行覆盖,避免雨水侵蚀,施工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应及时清除,在施工厂界设置雨水拦截沟,场地内部设置雨水收集池。减小水土流失量。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运营期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大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绿化等措施可对项目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方案,使其能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微弱的。另外,项目在项目区内进行大量的绿化、美化和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意义。

    6、文物保护:1、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与文物保护单位应沟通安排好施工方案及保护方案,避免拆除过程中对区内文物造成不利影响。2、需要先对文物单独进行防护设置,提前在文物保护退让线外设好围挡,并设置提示牌,标明文物名称、保护范围。3、拆迁过程需严格案保护方案执行,施工不得超过退让线。4、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拆迁建筑倒塌方向以及建筑垃圾堆放等。

   

上一篇:关于2017年6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下一篇:关于2017年5月17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