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施工期水污染源 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一般由土地平整、土方填挖、物料装卸和建筑用料搅拌造成的,此外还会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 (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各种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4)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土方开挖产生的弃土弃石、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5)水土流失 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项目有一定量的土石方的回填及基础开挖,从而加剧扰动地表和土壤侵蚀,造成土质疏松,在雨季受雨水冲刷会导致项目区产生水土流失。 (二)运营期 (1)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机械及运输汽车尾气。 (2)建筑垃圾填埋场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与施工期类似,噪声主要来源于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噪声源强约为 80~90dB(A)。 (3)本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 (4)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沉淀池底泥。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水环境 1)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截、排水沟系统,填埋区内的地表径流通过排水沟引入雨水收集沉淀池回收利用不外排,堆场区域外围的地表径流通过项目区截排水系统,汇入沉沙池沉淀后,最终排入下游天然沟箐; 2)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 3)雨天对粉状物料堆放场所和临时堆渣场进行必要的遮蔽,减少雨水冲刷; 4)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造成雨水管线堵塞或损坏的,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 5)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进行遮盖防雨。 6)施工期产生的建筑施工废水、雨季地表径流、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应在施工场地附近挖废水沉淀池,较集中的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收集,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施工用水和场地的洒水降尘,废水不会形成地表径流,一般通过蒸发、渗透等方式就地处理。 2、环境空气 1)施工工地厂界靠近老方寨村一侧设置不低于 2.5 米的遮挡围墙,以有效减少近地面扬尘的扩散。 2)实行硬地坪施工,工地出入口 5m 内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项目入口处设置施工运输车辆清洗池,车辆进出、装卸时应用水冲洗轮胎并限速行驶。 3)合理选取进场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和平整,以尽量减少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必要时应采取洒水抑尘、垫草席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区内进行洒水抑尘,在风速较大的天气情况下,增加项目区的洒水频次。 4)采用商品混凝土,合理安排作业量,不要过于集中,以降低释放源强度,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 5)专人负责施工场地和车辆的清洁打扫,保证施工场地和道路的清洁。 6)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设专人负责施工期环保管理和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诉和纠纷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 7)施工场地粉状料堆等材料堆场应远离项目区东北侧的老方寨村,材料堆场进行遮盖并设置防护措施,防止大量扬尘产生。 8)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运输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车辆进行遮盖并设置防护措施,严禁沿路泼洒产生扬尘。 9)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废弃土石方应及时处理、清运。 3、固体废弃物 1)项目对建筑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具有回收价值的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废弃砖石、水泥渣等可就地堆放于建筑垃圾填埋场。 2)项目施工期废弃土运往弃渣区作为本项目填埋渣土,不外排。 3)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经收集在垃圾箱中,定期清运至城镇垃圾收集点。 4、声环境 1)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禁止在12:00~14:00、22:00~6:00期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因混凝土浇灌等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所在地的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 2)施工开展前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老方寨告知,积极与居民进行协商,尽可能在施工中减轻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3)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选用低噪声机械,合理安排产噪较大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集中运行; 4)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方式,如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灌等措施,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减小交通噪声对老方寨村及周围居民的影响; 5)并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和安排施工时间在靠近老方寨村一侧设置围挡,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其影响; 6)项目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 7)对可能受施工干扰的老方寨村居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通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大家的共同理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的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处理; 8)选择外购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以减轻结构施工阶段噪声影响。 (二)、运营期 1、水环境 1)生活污水收集到旱厕化粪池中,由当地农民清掏,作为农肥。 2)项目设置1个雨水收集沉淀池,雨水沉淀收集池容积为200m3,填埋区内的雨水经雨水沉淀收集池处理后用于填埋区洒水降尘。 3)对项目填埋区、运输道路等共计设置截、排水沟900m,在截排水沟末端设置消力沉砂池,消力沉砂池尺寸2m×1.5m×1.5m,填埋区上游雨水通过截排水沟导入到消力沉砂池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到下游箐沟。 2、环境空气 1)填埋场卸载、碾压、填埋作业等产生的粉尘,采用洒水车洒水等措施进行控制;场区道路采用水泥路面,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2)填埋场内的建筑垃圾及时压实,遇大风时产生扬尘,采用洒水抑尘减少粉尘污染。 3)汽车及其它运输工具装卸时的产尘量主要与物料自铲斗自由降落的高度和物料湿度有关。随着降落高度的升高、湿度的减小,产尘量显著增加。因此减少这一生产过程产尘量的基本措施为:定时洒水抑尘,降低料斗高度,并对场地进行洒水减少扬尘的产生,同时禁止在大风天气进行装运作业。 4)为进一步减少对下风向老方寨村的影响,环评建议在项目东北角设置4m高,200m长的防尘网,减少无组织排放粉尘对老方寨村的影响。 5)道路铺设为砂石路面。 6)车辆行驶时尽量降低车速,采取物料上加盖篷布措施,减少运输扬尘。 7)加强对道路维护,保证路面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清扫,减少扬尘量。 8)项目配置 1 台 8 吨洒水车,填埋场产尘面需每日定时洒水抑尘,确保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同时 4 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停止弃渣填埋。 3、声环境 1)合理安排装卸、运输、卸载的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运行。 2)在项目区内应设置限制行车速度,禁鸣喇叭的标志。 3)加强项目区的环境绿化工作,项目区周围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 4、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75t/a,项目设置1个2m3垃圾箱,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定期清运至城镇垃圾收集点。沉淀池底泥定期清除,返回堆场区回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