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看新平: “绣”出自我 花腰傣绣娘以针为笔书写幸福人生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10-29 08:10   点击率:316打印】【关闭

近日,由全国台联主办、云南省台联承办的“两岸媒体人云南行”一行来到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平寨社区,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与花腰傣零距离接触,前来记者们看感受良多,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曹婷发表文章:《“绣”出自我 花腰傣绣娘以针为笔书写幸福人生》

图片1.png

 走进寨子,看到的是十几个花腰傣绣娘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安然刺绣的模样。时间推回2008年以前,那时的绣娘们也是这样坐在一起刺绣,但只绣自用。从身上的衣服到腰间的“花腰”腰带再到鞋子,全套都独立完成。花腰傣绣娘绣的不仅仅是蔽体之物,更是对生活的爱和希望,这使得她们的绣品都有了独一无二的风貌。

图片2.png

花腰傣绣娘正在制作绣品


2008年底,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成立,花腰傣手工艺品加工从无序到有序,从一家一户作坊式经营到有组织的群体参与,把更多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

正是这一年,有些茫然的刀向梅结束了在外闯荡的生活,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如今她身担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副会长、平寨社区妇联主席的职务,联络120余位戛洒镇各村寨的绣娘,一起用刺绣改变人生。她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不再只为自己和亲人所用,也成了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用刀向梅的话说就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图片3.png

新平县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副会长刀向梅(摄影:刘莹)


现在,花腰傣绣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地,这些极富个性的绣品出现在人们的装饰物、手提袋、甚至是定制款电脑包上,展现着花腰傣刺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绣品走出去了,作为作者,绣娘们也在悄然成长。除了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刀向梅,还有很多花腰傣绣娘通过刺绣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事业定位,开启幸福人生。意外事故致残的刀仁艳在加入协会后,通过刺绣找到自我价值,摆脱自卑心理,甚至靠刺绣赚取收入,养活了一家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刺绣但绣品没有市场的刀文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会,不断创新传统绣片,目前一块绣片能卖50多元,一个月有近2000元刺绣收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图片4.png


制作绣品中的花腰傣绣娘

图片5.png

 随团参访的台湾青年胡育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花腰傣女性从很小就开始跟母亲学习刺绣:“一个年龄50多岁的阿姨,绣龄有40多年,功力很深。而且他们每一个手工花样都是自己设计的,非常别致,我看了也很喜欢。

将刺绣文化的传承寄于一方绣片,勤劳聪慧的花腰傣绣娘不仅用绣品秀出自我、脱贫致富,更让花腰傣文化走出寨子、走向世界。(编辑:乐艺)


上一篇:新平县开展“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下一篇:县委书记到县委统战部调研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