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五个聚焦”,积极推动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让政协走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去,打通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推动“院坝协商”工作走深走实,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明显。
一是聚焦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新平县政协关于深入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挂联挂包、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固定联系、全体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聚焦典型经验明确任务。围绕集中精力做出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促进问题有效解决,打造各具特色的“院坝协商”样板,每个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每年至少抓出1个典型案例,各乡镇(街道)每年举行的“院坝协商”次数原则上不少于1次。 三是聚焦热点难点遴选协商议题。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明村寨建设,聚焦基层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深入村寨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恳谈,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县共征集到基层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治理等“院坝协商”议题16个,遴选确定协商的议题12个。 四是聚焦确保质量规范协商程序。出台《新平县政协“院坝协商”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有力有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协商议政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院坝协商”协商议事活动10场,形成“院坝协商”典型材料6个,其中2个案例被省级典型案例作为宣传。 五是聚焦协商实效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切实做好协商“后半篇文章”,协商议事活动结束后,采取视察监督、民主评议、再协商等形式跟踪协商成果办理情况,要求办理单位在30天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办理情况,促使协商成果转化为部门行动,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院坝协商”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解决了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绘就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纾难解困的“同心圆”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