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计 用心服务 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按照目标要求,今年3月份以来,由县委办公室牵头,县统计局对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项监测指标进行了收集、汇总,本着“科学统计、用心服务”的原则,对收集的数据按照《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进行计算、分析,确保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情况 (一)总体小康指数逐年稳步提升 2018年新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指数为85.89%,比上年(83.86%)提高了2.03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13.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76个百分点。 (二)分类指标发展不均衡 五大类监测指标中,2018年指数达90%以上的有2项,分别是经济发展(92.14%)和人民生活(99.41%);达80%~89%的有1项资源环境(88.03%);达60%~69%的有2项,分别是民主法治(66.06%)和文化建设(62.14%)。 新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监测指标指数(%) 监测指标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全面小康指数 | 72.07 | 75.85 | 85.33 | 85.40 | 83.86 | 85.89 | 经济发展 | 71.65 | 77.76 | 78.26 | 82.21 | 86.12 | 92.14 | 人民生活 | 76.06 | 78.46 | 86.05 | 96.23 | 98.63 | 99.41 | 民主法治 | 51.92 | 62.44 | 58.65 | 60.29 | 62.77 | 66.06 | 文化建设 | 60.71 | 60.71 | 60.57 | 60.57 | 61.36 | 62.14 | 资源环境 | 83.81 | 80.68 | 84.18 | 87.12 | 85.30 | 88.03 |
(三)分项指标指数差异较大 20项监测指标中,2018年完成的有8项,即指数达100%,分别是人均GDP、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农村贫困发生率、基层民主参选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达90%~99.99%的有5项,分别是全员劳动生产率(99.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4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58%)、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98.14%)、污水集中处理指数(90.00%);达80%~89.99%的有1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82%);达70%~79.99%的有2项,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79.33%)、社会安全指数(74.17%);达60%~60.99%的有1项“三馆一站”覆盖率(62.50%);60%以下的有3项,分别是每万人口拥有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数(24.0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00%)、单位GDP能源消耗(52.16%)。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 2018年新平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41%,离目标(50%)还差9.59个百分点,与2013年(33.50%)相比提高了6.9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38个百分点,按此进度,到2020年,难以实现50%的目标。 (二)民主法治急需加强 2018年新平县民主法治指数66.06%,其中:每万人口拥有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数0.36人,低于目标(1.5人)1.14人;社会安全指数74.17%,差目标(100%)25.83个百分点。 (三)文化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2018年新平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离目标(5 %)还差3.8个百分点;“三馆一站”覆盖率75%,离目标(120%)还差45个百分点。 (四)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近年来,新平县单位GDP 能源消耗指标虽然有所控制,但仍离目标值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2018年,我县单位GDP 能源消耗1.16吨标准煤/万元,离目标值(0.605吨标准煤/万元)还有0.555的差距。 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建议 新平县统计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的认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作风,指导和参与主管部门做好小康监测指标滞后目标任务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县与全省、全市同步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一)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一体化进程 新平县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要强化规划引领,提高中心城镇的集聚力。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提质扩容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动要素集中,提高中心城镇的容纳量;二要加快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引导生产要素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三要突出产业培育带动城镇发展。结合各地的资源、区位优势,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带动明显的小城镇、特色镇。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团结 健全的民主法治体系和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才可能保持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一是要继续做好全县社会维稳的各项相关工作,做好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种隐患的防范、排查和整治工作;二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三)增加文化产业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要从培育、壮大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着手,加大对现有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彰显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县域文化综合实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休闲旅游行业,拓展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强化文化产业开发,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四)强化节能减排,注重生态环保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一要完善节能降耗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节能宣传教育与推广力度,完善节能体制和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三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大工业“三废”和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力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重点监控污染隐患,把污染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走环境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