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乡新甸村泥村小组累计拆除农村危房闲置旧房60宗5252平方米,在拆后盘活利用的过程中,新甸村党总支严格按照小组“组织建设好、自治管理好、服务群众好”要求,大胆创新、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探索拆后盘活利用新路子。 聚焦组织建设好,完善设施强堡垒。按照“择其材,尽其用”要求,充分利用好拆旧废弃物及组内闲置活动场地。对拆除的红砖、石料,收集用于铺设村庄道路,累计硬化环组道路630米,确保组内道路“户户通”,真正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原有活动阵地的基础上,打造泥村党建新阵地,以发挥场地效能和节约资源为前提,突出抓好活动室内软硬件设施配套,争取达到一有(有阵地)两全(内部设备全、管理制度全)三经常(党员学习经常、活动开展经常、组织生活经常),促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档次。 聚焦自治管理好,栽种“村花”鼓袋子。严格按照“一户一宅”要求,积极引导村民规范建房,因地制宜用拆后土地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生态景观。用好用活拆旧复垦政策 对拆后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空地,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结合金银花易管理、产量高、市场需求稳定的特点,引进栽种滇银花3号1100余株,组建泥村老年协会进行义务管理,把金银花产业作为辖区留守儿童、老人增收致富、美化生态环境的致富产业来抓,村党总支定期对协会成员进行节日慰问,以新建党建活动阵地为载体,组织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充分汇聚“银发力量”参与村庄治理,确保组内绿化景观“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养”,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探索形成长效盘活机制。 聚焦服务群众好,搭建平台传文化。新建泥村文化广场1个,以新平县舞狮非遗传承人杨寿昌为主体,组织动员周边村组舞狮、花鼓爱好者以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在文化广场开展舞狮、花鼓表演,不断丰富辖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支持传承人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引导辖区群众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主动延续和发展泥村彝族文化史;成立泥村彝族文化馆,组织动员村民自愿捐出闲置、有代表性的旧物件进行集中展示,更好地传承泥村田园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