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化乡坚持党建引领、技术引领、产业引领和机制引领,不断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切实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新化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突出党委统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作为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的必学内容,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暨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培训班开展专题学习1期,覆盖党员850人;突出平台搭建。利用春节等节假日人才返乡的契机,开展“情系家乡 福泽乡梓”座谈交流会10次,与在外乡贤人才共话乡音、共系乡情、共谋发展,树立乡村发展“需要我”,回乡建设“我自豪”的良好导向。突出队伍建设。在乡村发展一线挖掘“田专家”“土秀才”等乡土人才148人,组建乡村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1支15人。 技术引领,打造育才兴业“宝地”。聚焦精准引才。通过能人返乡创业、基层治理专干招募、村“两委”班子成员招募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累计回引16名大中专毕业生回村就业创业。聚焦合力育才。以技术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乡土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抓好乡村振兴人才常态化培训,重点举办电商人才、高素质农民(农机)、科学种养殖等各类主题培训17场次,覆盖乡土人才1000余人,其中电商培训50余人。聚焦人才联动。聘请专家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组织100余名“田专家”“土秀才”定期开展科技宣传、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活动。盘活用好返乡优秀人才“生力军”,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158名返乡人才充实进村组干部队伍。 产业引领,打造强村富民“旺地”。管理运营公司化。积极发展劳务型、服务型集体经济,依托13个村办企业,探索实行“党建+村办企业+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推动实施六竜村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新化乡依施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阿宝村200吨冷库、绿汁江蔬菜工厂化育苗等一批产业项目;农业产业特色化。充分发挥“放牛达人”张志祥等一批能人致富带富作用,打造了代味村生态肉牛、新化社区冬桃、新甸村无籽黑提等一批产业“样板”;产业发展项目化。结合乡镇“四抓”工作,综合考虑村(社区)发展实际,实行产业项目挂图作战,明确项目内容、投资总额、推进情况等指标。同时,邀请县农林、科技等行业专家,以及乡土人才、产业大户等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指导,形成村村有规划、有项目、有前景的浓厚氛围。 机制引领,打造近悦远来“福地”。栽好“梧桐树”,提供干事舞台。加强乡、村两级本土人才评选工作,发挥好种养殖大户等本土人才引领作用,激励人才沉下去、用得好、留下来。筑好“温馨巢”,营造优越环境。对15家农业企业、5家服务业企业、6家餐饮业企业、16家零售企业主开展了政策上门讲、意见上门听、服务上门办“三上门”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用人需求情况。针对企业提出的疑问和困惑,走访成员现场解答,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指导,针对收集到的意见,会同相关站所逐条分析、改进解决,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拟培育5家(其中1家为升规)进入“四上”企业名单。亮出“金果实”,强化典型引领。实践运用“一联五员”红色微网格管理服务机制,对产业发展好、致富能力强、种养技术高的80余名乡土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加大人才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力度,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