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04-01 23:18:54
[
打印 ]
一、起草过程
按照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于2019年9月起草了《新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新办通〔2020〕1号),标志着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为了确保“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质量,我局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委托编制单位云南远景规划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本。我局严格按照新办通〔2020〕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安排编制单位进行调研,组织完成了24个“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和12个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组织完成了16个“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初稿及12个乡镇(街道)“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稿,并广泛收集资料,及时提供给编制单位研究。经过努力,2020年8月,编制完成新平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征求了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县级领导、退休老干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的意见和建议,在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根据《中共新平县委关于制定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新发〔2020〕32号),编制完成了《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经我局领导干部认真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2次征求了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县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于2021年1月11日县政府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今天的《规划纲要》讨论稿。
二、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由前言、正文和附件三部分构成,约6.8万字。前言部分简要介绍《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和依据。正文部分由十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发展基础与环境。主要内容为“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第二章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为“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规划目标和远景展望。第三章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主要内容为“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空间战略格局。第四章至第十三章是主要任务。主要内容为“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十四章是保障措施。主要内容为如何保障《规划纲要》的实施。附件部分由“十四五”规划项目表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地理位置分析图、交通区位分析图、空间布局分析图、永久基本农田示意图、农业产业布局图、县域旅游规划图、生态保护红线示意图、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共8张图构成。
(一)新平县“十四五”发展思路
立足新平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十四五”时期,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即围绕打造“滇中绿谷”发展目标,立足“富民”“强县”两个根本,紧扣云南绿色矿冶集聚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大发展定位,坚定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专业化、城镇特色化四个发展方向,努力建设富强新平、活力新平、文化新平、美丽新平、和谐新平,奋力开创新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
(二)新平县“十四五”生产力空间布局
统筹全域发展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一核三极三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一核:即新平县城。三极:打造戛洒旅游文化、漠沙现代农业、扬武绿色矿冶三个县域经济增长极。把戛洒打造成为带动全县发展花腰傣文化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和西部次中心,把扬武打造成带动全县发展绿色矿冶的重要增长极和东部次中心,把漠沙打造成为带动全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南部次中心。三带:打造昆曼国际通道产业发展带,形成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打造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形成支撑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哀牢山—磨盘山绿色经济带,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处处有风景,全域皆可游”的新平生态旅游大格局。
(三)新平县“十四五”规划目标
定性目标为6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定量目标为4大类共28项具体指标,其中,
1.经济发展指标12项,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总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出口贸易总额。
2.创新驱动指标3项,分别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3.民生福祉指标6项,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均预期寿命、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4.生态宜居指标7项,分别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粮食总产量、全社会用电量。
政策原文:http://www.xinping.gov.cn/xpxzfxxgk/lqhmzc/20210329/140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