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编号: D2YN202104210045 交办问题简述: 投诉人反映: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南达村上海新村约60余户养殖户将生猪养殖粪污直排路边沟道,进而污染村下小河。 调查核实情况: 新平县高度重视该投诉问题,4月22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刀文高带队,组织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新平县农业农村局、新平县水塘镇党委政府进行了现场核实并督促办理。 投诉人所反映的南达村上海新村为2002年“8.14”洪涝地质灾害后新设的搬迁点,由新房子、大田、麻栗树三个小组搬迁组成,小组原计划内搬迁户共206户880人,除去外出户和空户,截至目前,共有185户737人。因搬迁后远离原有耕地难以为生,群众自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目前上海新村生猪养殖户129户,生猪存栏数2500头左右,户均20头左右,生猪养殖已经成为群众赖以为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现场核实,不存在猪粪直排情况。因水塘地处河谷地带,天气炎热,为确保环境卫生,降低疫病防控风险,群众每天定时清运猪粪后用清水冲刷清洗猪圈;加之小组地点狭窄,财力薄弱,暂时无能力做到雨污分流,故存在冲刷污水排入小组水沟情况。 综上,反映的情况部分属实。 处理整改情况: 1.立即清理房前屋后粪塘污沟,全面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取缔农户现有房前屋后的粪塘,引导农民在村外基地规划建设临时堆粪场、氧化塘,做到干粪村外集中收集,日产日清,源头减量。 2.立即组织工作调查和技术专班,摸清3个小组养殖底数,科学指导帮助养殖户就近建设化粪池,全面禁止养殖粪污直排入沟,做好源头管控。 3.建设适用工程设施,分片区建设污水收集氧化塘,确保养殖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氧化处理后就地还田、还林、还果,做到过程严格控制,末端有效利用。 4.立即启动督查督导工作,确保清理整治措施、工程处理措施、末端利用措施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克期完成,做到问题销号清零。 5.严格落实卫生保洁制度,进一步细化村规民约,做到问题举一反三,防止问题反弹。 下一步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人民政府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新平分局、水塘镇联合组成问题整改工作小组,负责此次水塘镇南达村上海新村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环保共识。一是持续加大环保、人居环境、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二是充分推广规范化养殖技术,引导养殖村民修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粪污任意排放。三是实行好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互相监督,营造“人人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科学合理规划,规范产业布局。加大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人畜分离等项目整合力度,以畜禽粪污村庄污水治理为重点,统筹项目建设内容,不断提升村庄粪污收集处理能力。调整优化小组现有生猪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发展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现代家庭牧场,提升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质量。 4.坚持种养结合,实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干清粪或干湿分离工艺,配套建设沉淀池、氧化塘、堆粪间,因地制宜探索推广“零排放”养殖技术。 5.引导产业转型,确保群众增收。结合上海新村实际,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激发核桃产业活力。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群众就近务农、进城务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群众持续增增收。 6.强化乡村治理,实现宜业宜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及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持续深化群众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新平县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