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新平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为统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建立常态化学法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核心教材。健全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领导班子集中学法活动。 (二)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新平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相关制度要求,把法治建设纳入单位发展总规划,对法治建设工作部署、过问、协调和督办。召开研究法治建设工作,细化股室任务清单,主持工作会,定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推动任务落实。 (三)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加强财政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做好“八五”普法宣传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围绕“八五”普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按照年度普法计划、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月份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的学习。5月份开展民法典进万家《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6月份重点突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商铺的方式扎实有效推进宣传活动的开展。 (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不断精简审批资料和优化审批流程,全面落实审批“不见面”“全程网办”要求,向7家代理记账机构发放电子代理记账许可证书,按期完成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工作。二是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云岭先锋APP等渠道党务公开422次,推进党务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在新平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财务信息128项,提高财政党建工作透明度。四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按照重大行政决策规定每年向县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编制情况,依据《预算法》的规定依法对预决算信息“双公开”,公开率100%。加强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坚决做到支出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管体系。 (五)强化资金监管,做好执法经费保障和财会监督。一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运作程序,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协调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加大对税费减免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咨询辅导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二是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统筹资金加强法治新平建设经费保障。将行政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一般行政执法经费在年初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中统筹使用,由县级财力政给予保障;政法部门执法办案及业务装备经费单独给予安排,上级按年人均定额标准给予保障;部门申请的特殊执法办案专项经费,县级财政单独给予安排。2023年年初预算已安排全县日常运转公用经费6387.17万元。安排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执法办案及业务装备经费4498.71万元。年初预算用于安排司法专项工作经费128万元,具体是法律授助办案补贴26万元、普法经费13万元、行政执法经费13万元、人民调解经费71万元、社区社区桥正经费5万元。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财会监督。今年以来,新平县财政局持续深入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3+6+X”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压实“3方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突出“6项重点”科学制定任务清单,细化40种情形,统筹“X个动作”推进落实,协调推进专项行动与财会监督工作、预算执行监督及其他各类监督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财会监督网不断织牢织密。 (六)加大金融服务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地方类金融组织监管,推进行业健康发展。2023年对全县1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担保机构开展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全面摸清各公司风险底数,按照省、市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分类评级通知要求,配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分类评级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初评工作,及时对公司检查出现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风险揭示函》,并督促公司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23年县财政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干部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的能力有所不足。二是法治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业务工作专业性较强,法治宣传活动较为单一,以财政政策宣传和开展业务培训为主。三是财政法治力量较为薄弱,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法律专业人员配备有所不足。 三、下步工作情况 (一)践行法治思维,加强财源建设。一是培育重点企业,培植财源。全面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扶持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税部门作用,在企业落地前出具税收测算报告,增强招商引资企业税收贡献度;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新平县“十四五”规划任务,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充分利用风、水、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电能产业,增加新能源行业税收。二是狠抓财政收入,夯实财力。根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合力,强化税收征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增量留抵政策等惠企利民政策;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以查促管,以管促收。 (二)强化财政监督,释放财政治理发展效能。持续推动财政监督执法工作全面实现法治化。用法治思维提升制度建设水平,用法治措施推进“放管服”改革,用法治宣传厚植法治根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增长,围绕助企纾困、创活营商环境新格局,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夯实法治根基,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学习。一是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计划表,把专项普法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做到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普法、结合职能职责普法。通过结合财政部门职责,深入学习宣传《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票据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增强职工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和改进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履职行权、干事创业。二是做好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依托“6.15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加大财政法规政策和国家惠民惠企惠农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公众对财政政策的知晓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