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353”工作法 推动老箐小组“四级联创”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3-07-31 11:07   点击率:107打印】【关闭

老箐小组隶属建兴乡马鹿社区居民委员会,距离乡政府及马鹿社区5.5公里。常住有72户280人,全村为彝族,与墨江接壤,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以种植重楼、黄精等中药材为主。

建兴:“353”工作法 推动老箐小组“四级联创”-1.png

“三个来”推动组织建设好

党组织“活起来”,带头示范聚力赋能。一是注重补充新鲜血液,吸收1名致富带头人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当好安心拆除冲锋员、示范员、协调员“三大员”,奏响老箐小组安心拆除“和谐曲”。

党员干部“沉下来”,结对共建走深走实。一是建立1+1+N工作机制,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示范点、1个县直部门助推1个示范点、N个要素多方位推进,引导群众从“旧房难舍”到“安心拆除”思想转变,疏通群众堵点,打造安心拆除示范点,形成“一平方经济”特色庭院经济;二是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机制,发挥党员干部在“四级联创”中的示范带动、指导帮扶作用,结对共建开展一件实事、一次调研、一堂党课、一次指导、一场活动的“五个一”活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铸牢基层党建“桥头堡”。

身边榜样“树起来”,党群合力迸发活力。选树小组老党员张红华为榜样,大力宣传学习他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他移栽培育野生重楼和黄精,主动学习中药材种植知识,提升种植水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成为中药材种植致富能手,并按照建兴乡打造“一村一品”和老箐重楼种植支部背着走、干部帮着走、党员带着走、群众跟着走、政府扶着走的“五步走”产业扶贫发展思路,毫无保留地传授重楼种植技术,动员全村人一起种植药材摘穷帽。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老箐小组形成了“家家种药材,户户栽重楼”的产业格局,90户群众加入老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兴:“353”工作法 推动老箐小组“四级联创”-2.png

“五个一”提升自治管理好

聚焦“矛盾不出村”目标,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朴素价值,打造“五个一”基层治理新样板。一是有一个议事协商制度。实行开门纳谏征民意、小事大事难事三事分流、共商共议、协同办理、多元主体参与、办理结果公示“六步走”协商制度。二是有一个务实管用村规民约。结合实际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由村民共同协商讨论、表决通过,保障村民在自治中广泛参与的权力,激发村民自治的内在活力。三是有一个牵头协商的人。由支部书记、小组长牵头组织协商,协商制定解决方案,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到位。四是有一个法治宣传阵地。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弘扬法治文化,提升法治意识。五是有一个议事协商平台。依托“多网合一”“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搬上互联网,适时推送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实时受理,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进小组。

建兴:“353”工作法 推动老箐小组“四级联创”-3.png

“三法宝”实现服务群众好

“两支花”,产业兴旺,民族和谐。一是大力发展特色药材种植,种植中药材1060亩,户均种植药材14亩。实施重楼示范村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重楼庄园,形成县级“一村一品”,中药材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突破5万元,切实提高群众收入,开出“产业之花”,助推乡村振兴。二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大力弘扬优秀“腊鲁”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四史”教育入心入脑,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开出“民族团结之花”,老箐小组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腰包鼓”,文化载体多元化,幸福指数节节升。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老箐小组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成立新平山神平掌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方式,谋划集体经济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小组公益事业,建起文体活动场所、陀螺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传承葫芦笙制作,促进非遗传承保护,提高小组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

“亮身份”,搭建连心桥,为民谋实事。以“党员中心户”和“人大代表户”挂牌亮身份为抓手,严格落实建兴乡“两张纸”工作机制,利用村级月例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人大代表值班等形式,发放“两张纸”,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行“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人”包保制度,强化对民情民意化解和办理的分析研判、跟踪问效、督察检查,压实联系群众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美化绿化、人居环境等不满意事件6余件,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上一篇:建兴:“小小纪实表”推动基层治理有行有效
下一篇:基层治理丨建兴: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消失的”合伙人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