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 (1)环境空气 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源自土方开挖、车辆运输中产生的地表扬尘,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 采取扬尘防治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将得到有效减缓,其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影响不大,环境可接受。 (2)水环境 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降雨径流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车辆清洗废水循环利用;机械清洗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循环利用;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用于洒水降尘;降雨径流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优先用于洒水及施工用水,多余部分外排。 采取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3)声环境 项目施工期主要以土建工程为主,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中以土石方、基础建设和安装阶段噪声影响最为显著。采取环评中提出的措施后,可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噪声污染即随之消失,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4)固体废物 经工程分析,施工期固废按规定采取相关处置措施后,处置率100%,对环境影响小。 (二)运营期 (1)环境空气 根据预测,采取措施后,项目产生的臭气对环境敏感点影响小,不会导致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中NH3、H2S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中的限值。项目设置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点分布。 (2)地表水环境 生活污水经项目区内隔油池处理后与猪尿、猪舍冲洗水、消毒废水一并处理,废水处理工艺拟采用预处理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发酵(CSTR)处理工艺,一部分用于种植区施肥,剩余部分进入异位发酵车间发酵处理,实现粪污水零排放。 (3)地下水环境 项目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采取本报告提出的措施后,能有效避免污水污染区域地下水,对区域地下水影响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经工程分析,建设项目运营期内固废按规定采取相关处置措施后,处置率100%,对环境影响小。 (5)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场界噪声昼间夜间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6)环境风险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沼气发生泄漏引起爆炸、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风险分析以及疫情风险。在严格落实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后,该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进一步降低,其潜在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场地设施1个收集池,容积为3m3,收集机械清洗废水,收集沉淀后循环利用。 ②施工场地主出口拟设车辆清洗池1个,8m×3.5m,清洗运输车辆,清洗废水沉淀后循环利用。 ③施工场地结合临时排水沟开挖,在排水口末端拟设3座沉砂池,作为施工场地内降雨径流沉淀池。降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优先用于洒水及施工用水,多余部分外排。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②施工场界外围修筑2.5m彩瓦围墙。 ③对工地出入口进行混凝土硬化,并设置车辆清洗池。 ④对施工裸露场地及主要运输道路在非雨天洒水降尘。 ⑤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车斗应用篷布遮盖严实。 ⑥进场道路1~2天清扫一次,清扫前先洒水。 ⑦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封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用防尘布苫盖等措施。 (3)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②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振动噪声。 ③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 (4)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 ①建筑垃圾中的废弃铁质集中收集后外售,木质建材由相关单位回收,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用于场地内回填,禁止随意处置和堆放。 ②表土堆场四周设置排水沟、围挡,并采取帆布覆盖。 ③施工场地设置临时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置。 ④旱厕粪便委托当地居民定期清掏用于农肥。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饲料中添加活菌剂(亚罗康菌微生物制剂),降低臭气产生量。 ②喷洒万洁芬生物除臭剂,定期对带猪圈舍、异位发酵车间除臭,利用生物菌剂可以消耗氨气、硫化氢等臭气分子的特性,降低空气中的臭气浓度。 ③圈舍内猪粪日产日清,及时清理猪粪送至发酵间。 ④设置500m卫生防护距离。 ⑤沼气脱硫。 (2)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项目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 ②生活污水经项目区内隔油池处理后与猪尿、猪舍冲洗水、消毒废水一并进入沼气系统处理(处理规模应不小于70m3/d),处理后用于沼液一部分用于种植区施肥,剩余部分进入异位发酵车间发酵处理。沼气工程采用预处理+中温厌氧消化工艺。 ③项目建有一个500m3的事故水池,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废水不外排。 ④项目设置1个800m3雨水收集池,用于收集厂区初期雨水。 ⑤设置1间异位发酵车间,对沼液、沼渣、猪粪等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实现粪污水零排放。 (3)噪声防治措施 ①生产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 ②猪舍四周加强绿化,场界四周种植高大乔木,加强对噪声的阻隔效果。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项目猪粪、饲料渣、沼渣及病死猪发酵产物运至发酵间发酵后外售做肥料。 ②病死猪采用生物降解法处理,设置2间病死猪堆肥间,化尸废料主送往异位发酵车间生产有机肥,骨头进行安全填埋。 ③项目建设2口安全填埋井安全对病死猪堆肥剩余骨头进行填埋。安全填埋井为混凝土结构,井深5m,直径4m,入口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病死猪只后,应覆盖1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同时环评要求项目对安全井采取防渗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 ④项目防疫工艺委托正大集团负责,医疗废物的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进行收集处置,养殖场设置医疗废物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⑤厂区设置垃圾房,统一收集后依托当地村镇垃圾收集系统处置。 ⑥本项目废包装物收集后外售处理。 ⑦废氧化铁脱硫剂由换料的生产厂家带走回收利用。 ⑧废枝条可委托相关厂家加工成异位发酵车间垫料。烂水果可作为异位发酵车间原料。 (5)风险防范措施 ①设计时,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强度和抗破坏能力,处理系统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建设。 ②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开裂、渗漏,及时修补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必须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维修,应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废水事故性排放。 ④加强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一旦出现事故性排放,应立即停止处理,废水进事故池储存,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正常运行。 ⑤构筑物防渗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设计及施工,防渗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⑥沼液输送管道设计时应提高管道安全等级,规范施工。 ⑦沼液输送管道进水口安装总阀门,并且在非施肥和发生破损时及时关闭阀门。 ⑧定期对管道进行巡检、维护,消除事故隐患。 ⑨沼气池的设计应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生产的沼气经净化系统后方可以进入贮气系统。 ⑩沼气收集、输送管道、管件等采用可靠的密封技术,使沼气输送过程都在密闭的情况下进行,防止沼气泄漏。 11定期对沼气管道、储气柜进行检修。 12设备设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定,按要求设置消防通道,设备之间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和安全可靠的设备。 13强化安全管理,强化职工风险意识。 14在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引种时的检疫、隔离、消毒;猪场疾病的化验与预测;疫苗的注射、药物预防等等,都是将疾病拒之门外的有效办法。 15企业将养殖区与生活区分开,养殖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 16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17经常开展常规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猪体清洁。 18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相关规定,企业对病死猪尸体及时处理,不随意丢弃,不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19若不慎发生传染病,应立立即按照计划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迅速隔离病猪,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对病猪及封锁区内的猪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