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其他文件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平县推进“幸福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5-24 15:05   点击率:28打印】【关闭


新政办202438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平县推进“幸福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新平县推进“幸福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523

 

 

新平县推进“幸福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

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是推动就地就近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根据《玉溪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玉溪市推进“幸福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玉就创发〔20232号)《中共新平县委办公室 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平县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办通〔202339)等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决策部署和上级稳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打造具有新平特色的“幸福里”典型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工作要求深刻把握产业、企业、就业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充实和完善“党建引领+充分就业”服务模式,紧密结合全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与各地实际,突出解决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资源供需匹配的问题,打造多方参与的就业服务新机制,为全县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推动产业壮大升级、全链条发展,扩大就地就近就业容量,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就业政策全落实、就业信息全共享、就业帮扶全精准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

2024年,至少打造县级零工市场、“幸福里”社区1个,建设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全县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在政府引导下构建“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资源供需匹配的问题,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难”问题,有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突出人社工作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措施任务

(一)标准化建立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工作基础。配强工作力量,每个村(社区)明确1名两委委员负责人社工作先行先试零工驿站、“幸福里”社区的村(社区)至少有1基层治理专干(高校毕业生)或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人社工作建立人社服务联系人台账并及时更新。制定发布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事项清单,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事项目录,按照《新平县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清单》落实好人社领域帮办代办事项(详见附件1),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帮办代办服务岗位推送、重点人群帮扶等服务事项在村(社区)办理。分类建立重点就业群体台账,精准标识各类群体就业创业需求,定期收集、推送岗位信息,组织动员辖区内各类劳动者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开展毕业生进企研学、招聘会下乡、帮扶政策上门等服务活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群众“零距离”。〔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委组织部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乡镇街道)〕

(二)常态化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摸清就业需求。按月开展“敲门行动”,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入户上门调查统计辖区内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状态、务工收入、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创业意愿等情况,重点定期收集县域一产、二产、三产就业岗位信息,建立动态更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求职登记人员、企业招聘信息、转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基础台账。将有就业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有培训需求、创业意愿的劳动者锁定为就业创业重点服务对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县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局、云南新平产业园区党群工作局,各乡镇街道)〕

(三)网格化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指导。统筹村组干部、就业信息员、农村劳务经纪人、志愿服务者等力量,采取“划片包干”负责方式,网格化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培训项目推介等就业服务,并及时回访求职结果,动态更新基础台账。将岗位信息覆盖到村、组,充分利用村(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加大招聘信息推送力度,随时举办“家门口”招聘会,将每个村(社区)打造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委政法委、公安局,各乡镇街道)〕

(四)精准化推送就业岗位信息,促进供需匹配。整合部门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思路,聚焦全县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县域一产、二产、三产就业岗位信息,将公共就业服务触角向村(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延伸覆盖开发运用公共就业招聘小程序,开展“嵌入式”“耦合式”人力资源服务,推行“1+N”零工服务模式,线下线上多渠道为新平劳动力推介就近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岗位信息县乡村组四级共享,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难”问题,有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促进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乡镇街道)〕

(五)规范化组织技能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结合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培训意愿、文化程度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用工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建立“一县一业”重点培训工种清单。积极宣传补贴性职业培训政策,依托中标承训机构,动员组织劳动者开展就业转化率高、实用性强的技能技术培训,推动传统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懂技术、会经营的产业工人。对辖区内举办的补贴性培训班进行监管,保证培训课时、出勤率和培训质量,促进职业培训从大规模、覆盖式向精准化、高层次转变,提升培训促进就业增收效果。〔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团县委,各乡镇(街道)〕

(六)个性化打造“幸福里”社区,提升组织化率。坚持产业与就业一体推进,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和特色农业基地化、设施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和务工人员信息库。统筹县、乡、村各类资源,依托地方国有企业、村办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采取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家式”“订单式”用工保障;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务工就业“小管家”,结合实际为务工人员提供食堂、住宿、洗浴等贴心服务,解决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和群众稳定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采果高峰期招工难问题,变零散的求职、招用工为组织化、规模化用工服务,变传统农民为产业工人,在政府、用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搭建平台、构建通道、拓展渠道,提升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打造新平“幸福里”就业服务典型。〔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县总工会,乡镇街道

(七)专业化提供创业帮扶服务,激发创业活力。依托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组织开展创业基础能力、网络创业及创业服务类技能培训对登记注册三年内的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教授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融资申请、税收申报等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实体稳定发展充实全创业导师库、强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依托创业导师队伍,定期组织创业者参加创业大赛、项目路演、信息咨询、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提升创业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宣传,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园区场地支持等政策扶持,打造“七彩云南 创业福地”创业品牌新平示范点,营造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县工商联乡镇街道

(八)精细化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困难帮扶。坚持市场化就业与政府兜底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结合困难群体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个性化就业援助计划,优先提供职业指导,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提供培训机会、优先推荐就业见习岗位。指定村组干部“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跟踪帮助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实现就业的,结合实际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按规定给予兜底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残联乡镇街道

(九)合理化建设标准零工市场,拓展服务功能。按照省市零工市场建设规范,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地方国有企业、产业园区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在灵活就业人员集中、劳动力密集园区、交通便利的区域建设标准化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推行1+N”零工服务模式,拓展公共就业服务辐射面。零工市场应设置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等候休息、纠纷调解室等区域,完善卫生间、写字桌台、休息座椅、手机充电、饮水取用等便民服务设施,配备电脑、电话、打印复印机等必要办公设备,“线下+线上”归集发布零工、短工、兼职等县内外零工需求信息,提供职业介绍、用工指导、求职登记、培训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工服务模式。〔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卫生健康乡镇街道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拟定工作方案(20241月底以前)。征求发改、农业农村、工信部门意见,全面摸清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等情况,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特色化打造“幸福里”典型模式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建设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202424)。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选定人力资源公司,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工作指导和监督下建设县级、乡镇零工市场和村(社区)零工驿站。县建设至少1个服务功能完备、可持续的零工市场;依托全所有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N个零工驿站。在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行“1+N”零工服务模式,公共就业服务辐射全域和各类群体。

)第阶段: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基础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20246月底以前)。在市、县指导帮助下,所有村(社区)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工作人员,健全基础台账,完善制度机制,村(社区)全面开展常态化的劳动力资源调查、网格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化的就业岗位推送、规范化的技能培训组织、专业化的创业帮扶服务和精细化的就业援助等服务工作,所有村(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做到辖区内劳动力总数、就业创业失业分类数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服务对象底数清、台账实。

(四)第四阶段打造新平特色“幸福里”社区202412月底)。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群众就业需求,依托地方企业、人力资源公司、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等,采取搭建劳务平台、规模化劳务服务等方式,提升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县至少建设打造1个具有本地创新特色、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成效明显的公共就业服务“幸福里”社区,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五、推进机制

(一)加强调度。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细化量化的工作任务清单,清单化推进落实各项任务;与相关责任部门协商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实时通报工作成效和先进经验,推动整体工作发展。

(二)督导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责任单位科级领导挂包乡镇(街道)督导责任制,紧扣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限要求,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抽查、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实地督查督导,对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限期销号改进落实,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限要求顺利推进。

(三)综合考核。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年度事业发展核心考核指标。对未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乡镇(街道),除向县委、县政府通报外,在年度职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时予以体现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街道)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把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领导、推进路线、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人社、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强化制度供给、要素支持和信息对接,形成责任共担、举措共商、经验共享的工作局面,强化工作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有力有序推进。

(二)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县级要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将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资金、经费保障。服务力量确有不足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推进中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服务产业、促进就业”导向和特色产业布局在哪里,“幸福里”模式就打造到哪里的目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积极创新、打造特色,不搞“一刀切”,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改进作风典型引路。坚持“铁脚板+大数据”,把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要用好“典型引路法”,积极探索实践,挖掘典型、总结经验,打造各具创新特点的“幸福里”模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多点开花、全面推进。

(四)提升能力强化引导。定期举办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业务轮训和技能竞赛,提升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强化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县、乡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就业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求职者、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报道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就业服务优秀典型经验和优秀工作者事迹,对服务效果好、群众满意、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站和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按规定推荐评优或表扬激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支持基层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附件:附件1.新平县人社领域帮办代办事项清单附件.doc

                       

                      附件2.新平县人社领域帮办代办事项办事指南.doc


政策解读:http://www.xinping.gov.cn/xpxzfxxgk/zcjd/20240525/1540322.html



上一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下一篇: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平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