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升级三次产能,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谱写了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壮丽篇章。 一、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坚持工业发展核心地位,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0年1—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2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60元、同比增长6.4%。一是矿冶产业持续发展。矿冶产业技改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红山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铁矿二道河矿段100万吨采选和400万吨二期采选工程扎实推进,大红山铁矿高效节能磨矿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铁矿上榜全国绿色矿山名单。仙福公司在全省率先启动钢铁产能置换项目,一期1350立方米高炉、140万吨棒材生产线等5个项目实现主体完工,公司排名全省百强非公企业第2位、制造业第1位。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开门综合开发一期完成场地平整、搬迁安置房建设等41项工程,发展条件更加优化。二是加工制造业稳步提升。新平县加工制造业主要以金属制品制造、箱包(袋)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以及建材业为主,落实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关闭淘汰扬武富明砖厂、新化光辉红砖厂等县域粘土烧结砖生产企业,引进恒泰透水砖、新粤蒸汽加压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淘汰宝山水泥落实设备,化解水泥行业过剩产能10万吨;引进宁波富达公司收购长期未能达产达标的鲁奎山水泥,实施瀛洲水泥节能环保提升改造项目,力高公司口罩生产线建成投产,成发公司105万吨焦化项目完成备案。三是生物资源加工业加快。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快推进生物资源加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蔗糖、林果、蔬菜、茶叶加工为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物资源加工业。泰润酱菜扩建项目、东绿20万吨选果生产线、醉花腰白酒果酒生产等项目竣工投产,南恩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完成能评、安评和一期土地供给,环评已通过评审。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新增中小微企业53户,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紫岩机械等3户企业认定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茶马古道等4户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力高公司成长为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 二、现代农业优化发展 一是农业发展基础打牢。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建设成效显现,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化、特色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1—6月,实现农业总产值13.24亿元,农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23.2%,2.8%。完成“两区”划定48.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275.19万公斤。畜牧产业加速发展,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德康70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有序推进,新化鲁一尼5200头父母代种猪场引种投产,开工建设漠沙15000头父母代种猪场建设项目。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冬早蔬菜、高山蔬菜初具规模,种植蔬菜6.67万亩,实现产值1.77亿元。强化烤烟生产科技运用,交售烟叶90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2.8亿元。甘蔗产业稳定发展,实现蔗农收入1.9亿元。新植中药材3300亩,改造核桃低效林6万亩,提质茶园4.5万亩,抚育竹子1700亩。与合和集团等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新增合作社9个,正在申报家庭农场100家,3家企业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用标,5家企业5个产品完成绿色食品认证环评工作;组织推荐4家企业2种水果参加申报“云南十大名品”。二是柑橘产业提质增效。以柑橘为主的水果产业提质发展,全县柑橘种植面积12.2万亩,其中,冰糖橙种植面积7.5万亩,占总面积的61%;沃柑2.4万亩,占总面积的20%;茂谷柑、椪柑等品种2.4万亩,占总面积的19%。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大户26户,面积6.72万亩,占总面积的48%;产量12.8万吨,产值5.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8%;面积和产量在全省分别排第1位和第2位。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建国内一流的近红外无损内质检测分选生产线13条,全县柑橘选果生产线达23条,年初选能力达43.5万吨;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与中国柑橘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制定完善“新平柑桔”地理标志商标管理办法,柑橘产业种植技术标准、柑橘分选标准,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绿色化水平基础扎实,设立87个果园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点,推广果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19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60万亩次,减少化学农药(有效成分)用量累计达104吨,4户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960亩;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了“新平柑橘产业发展协会”,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种植户诚信生产三者紧密互动、各尽其责的产业管理机制。 三、第三产业更富活力 一是抓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出台《新平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等政策文件,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同时,强化规划引领工作,完成《新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年)》《新平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5年)》编制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进一步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部门联动配合良好发展局面。二是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两山一谷”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戛洒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戛洒丝路风情小镇、华侨城哀牢山国际康养度假区项目、红河谷野生动物园项目前期准备有序;完成哀牢山茶马古道修复、燕子崖观景台、红河第一湾观景台建设;磨盘山房车营地项目稳步推进,被评为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提升改造戛洒南线河上段两岸景观,外滩酒店主体封顶,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戛洒旅游效应持续扩大,荣获“云南省旅游名镇”称号。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完成古城啊波左、耀南马家寨特色村寨提升,朱家寨等精品民宿建设稳步推进,耀南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大旅游商品推介力度,小卜少傣家四宝获旅交会百佳品牌伴手礼。智慧旅游有序推进,磨盘山景区、戛洒特色小镇入围省级智慧旅游支持项目,漠沙大沐浴等6个景区智慧语音导览系统投入使用。三是抓产品建设,丰富旅游业态。依托磨盘山、哀牢山秀美自然风光和原始森林秘境发展生态观光游、运动探险游,建成露营地2个;利用红河谷花腰傣神秘民族文化开展花腰傣民俗体验游,建成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4个;利用红河谷特有的气候及温泉资源开展冬季避寒养生游、温泉康体养生度假游,规划建设戛洒滨江大道及水上乐园等一批项目;利用建兴帽盒山、陇西世族庄园开展红色旅游;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出服饰、手工艺品、土陶、竹编等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成大沐浴花腰傣文化生态村、磨皮彝族花鼓舞文化传习馆等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