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端午,粽叶飘香,勾起的不仅是食欲,更是浓浓的思亲之情,思乡之情……一个小小的粽子,承载的历史渊源是深刻的,寄托的个人感情更是真挚的。花腰傣包粽子历史由来已久,在傣家人心中,吃粽子不仅是对先祖的追思,更是甜蜜生活的写照。 
时下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在戛洒镇磨刀村,各色荔枝、芒果已挂满枝头,在这个季节,水果不仅是盛夏的美味,更是制作水果粽子不可多得的原料。 花腰傣人居住在红河岸边,饭前屋后都是果树成林,一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整个小村庄都是水果的味道。而傣家人对于水果的吃法也是应用到了极致。 
荔枝粽,挑选上好的荔枝做成荔枝干,在加上泡好的糯米作为馅料才可制作;而制作芒果粽,则直接选用成熟的芒果,切成丁,放在糯米中就可以直接包了。在花腰傣小卜少娴熟的动作中,一个个荔枝粽子说话间就已经包好。煮上半小时,一个个清香可口的荔枝粽,芒果粽就已经上桌了。 
花腰傣水果粽子美味香甜,花腰傣吃粽子的习俗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很多地方,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花腰傣过端午吃粽子,则与一个凄美的爱情的故事有关。这就是至今仍在新平县戛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的故事。 长诗通过花腰傣姑娘朗娥与男青年桑洛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花腰傣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家长制,追求坚贞不渝爱情的决心,表达了他们对自由婚恋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朗娥与桑洛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而双双殉情,把一个凄美的故事留在人间。为了纪念他们这种为爱献身的精神,从此端午节一代传一代,成为了傣家人一个重要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