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居家式”就业让贫困群众有尊严地脱贫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01-10 08:01   点击率:103打印】【关闭

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我县积极探索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机制,把扶贫车间建到乡村、建到贫困群众家门口,为贫困群众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走出一条企业车间驻村、贫困群众居家就业的新路子。 

1.0.jpg

记者近日来到戛洒镇曼哈社区的扶贫车间,看到村民们正分工有序的赶制地笼,这些村民中年纪最大的已经有82岁。

2.0.jpg

3.0.jpg

戛洒镇曼哈社区居民普文英告诉我们:“来这里搬点菜钱,闲着也是闲着,来帮帮来做做,老板也是很照顾”。

4.0.jpg

记者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发现,像普文英这般年纪还在厂里打工的不在少数,今年70岁的罗玲英,从车间建起开始,就一直在这里打工,四个月过去了,她已经能熟练的操作一些简单机械。

5.0.jpg

6.0.jpg

7.0.jpg

8.0.jpg

戛洒镇曼哈社区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586户2196人,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47人。为解决搬迁群众远离故土,维持原有产业困难的问题,戛洒镇积极探索,加大培训,创造岗位积极帮助搬迁群众由“务农”向“务工”转变。然而,一些年纪偏大、带有残疾或是家有病人需要照顾的贫困户往往被用工单位拒之门外。2019年8月,戛洒镇会同挂包单位玉溪市审计局引进渔网纺织制造企业,以曼哈社区为试点打造地笼加工扶贫车间,开启“居家式”就业模式。

9.0.jpg

10.0.jpg

11.0.jpg

湖南沅江市润湖渔网纺织制成品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杰告诉我们:“像年数比较大的老人,主要是让她找着一些存在感,活得有尊严一点,每个月有个几百元的收入,对她自己来说,能自由的支配,一般都是跟她的子女一起在这里打工,让她有一种存在感吧,老人在心态方面,(对)健康能有一定的帮助”。

12.0.jpg

13.0.jpg

不同于浩浩荡荡流入大中城市的中青年工人,留守在家的贫困村民大多年老体弱,他们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成为了扶贫路上难啃的“硬骨头”。新平县依托地笼扶贫车间,引导扶持企业和劳动力精准对接,实现就业并有持续稳定收入、依靠自身实现脱贫。

14.0.jpg

上一篇:戛洒:发展“夜经济” 元旦、春节再添新玩场
下一篇:元旦春节临近 戛洒酒店民宿预定进入高峰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