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季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外部市场发展环境逐步复苏,钢材、矿石等主要产品价格回升的影响下,园区经济发展呈现矿冶企业效益增幅高走、企稳回暖,工业投资负增长等特点,总体上实现了稳增长“开门红”。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1季度,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4.1亿元(含三产),同比增53.7%;实现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同比增34%;实现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同比降28%。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矿冶业主导增长。1季度,矿冶产业实现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42.2%,持续高位增长,均增41.6%,比园区经济总量均增值高6.8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矿冶业营业收入占园区经济总量的82.4%;总产值占园区经济总量的95%;增加值占园区经济总量的93.8%。在十五项主要产品产量统计监测中,铁矿石原矿、粗钢、棒材、线材(盘条)正增长,分别增12.3%、70.9%、56.3%、32.8%,矿冶业对园区经济总量的贡献、主导和引领成效更加凸显。 (二)生物资源和加工制造业复苏艰巨。1季度,生物资源加工业实现产值3亿元,同比降21.1%,占园区经济总量的3.4%;加工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降53.8%,占园区经济总量的1.6%。 (三)工业投资下滑。园区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5.7亿元,1-2月完成投资1.85亿元,同比降17.8%;1-3月完成投资3.44亿元,同比下降28%,投资下滑幅度较大。 三、存在问题 (一)矿冶产业链短。目前园区共有矿冶产业企业14户,占整个园区55户的25.5%,其中规模以上13户,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22户的59.1%,产值83亿元,占园区经济总量的95%,是新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大块头”。但整个矿冶业仍然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产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仍没有效解决,尚未实现由“大”到“强”的突破,产业链延伸、补链、强链招商任重道远。 (二)投资支撑项目少。截至3月底,园区范围内在建9个项目中,还未形成投资项目有2个,1-3月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下,1万元以上项目4个,主要还是依靠仙福产能置换项目、新平甬福环保有限责任公司150万吨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新平穆鑫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废旧轮胎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支撑园区投资。 (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园区除规模以上企业22户外,其余33户属于中小微企业,发展不足、质量较差。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的仅有2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2户,1亿元至10亿元11户,2000万元至1亿元的5户。 (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受当前不确定因素市场影响,园区监测主要产品产量增少降多,非矿冶产品市场有待复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扎实推动倍增跨越,着力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园区“三年倍增、五年跨越”的目标,用好开发区优化提升政策,抢抓云南绿色钢城建设和大化产业园区整合开发机遇,组织实施百亿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加快大化区块、桂山区块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提升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切实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着力抓实钢铁行业延链项目。加快推进仙福钢铁产能置换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积极谋划建设行业配套项目,不断延伸钢铁行业产业链,增强矿冶产业市场竞争力。抓紧完成仙福公司新建2套20000Nm/h空分装置、二期石灰生产线项目,启动推进钢渣处理厂、120万吨/年焦化建设项目;积极推进180万吨/年1050mm热轧优特带钢生产线工程项目、新平甬福150万吨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云南成发公司10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主动谋划钢铁下游冷轧、酸洗、镀锌制管等一批重点项目。 (三)强化企业跟踪服务,着力落实保存量促增量目标。进一步加强企业跟踪服务力度及经济指标监测分析,贯彻落实好 “稳增长”“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等惠企政策,力争存量企业经济运行正增长,力争甬福环保、穆鑫资源等一批项目年内投产为园区经济发展增添新增点。 (四)深入细致谋划项目,着力做好入库统计工作。认真做好产城融合项目、龙泉茶叶异地搬迁项目、何礼酱腌菜搬迁项目、珍宝工贸产品展示区建设项目等的前期服务工作,做到提前谋划、提前介入,积极与项目建设单位、统计部门做好前期对接工作,做到项目入库条件成熟一个,入库一个。 (五)围绕产业抓好招商,着力建链、补链、延伸、强链产业发展。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目标。形成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有倾向性的加大生物产业、矿冶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招商力度,加强招商签约项目落地进度的跟踪督促和服务。 (企业服务科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