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平产业园区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决扛牢抓经济的政治责任,链式招引集聚,大抓项目建设,积极稳住“进”的态势,努力扩大“先”的优势,加快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机制创新高位推动、高效谋划、高质落实。我们遵循市委“书记、县长50%的精力放在开发区抓经济促发展”工作要求,积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坚持破立并举,打破思维惯性,创新体制机制,高效服务园区经济发展。比如,我们在全市率先创新建立并长期坚持园区党工委主要领导集中月调度机制,县委书记、县长每月通过“会场+现场”双场景调度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有力推动园区发展与全县经济发展一体谋划、工作一体推动、要素一体调配;比如,我们率先探索实施园区“管运分离”,配置优质资源成立全新的园区运营平台公司,赋予平台公司“投、融、建、管、营”职责,超前谋划地矿合作、燃气供应等业务,进一步提升园区开发建设及业务承接能力;比如,我们整合一切可用的资源和力量,打破山区地形制约工业发展的定势思维,削坡改平推动焦化项目、货运站项目布局仙福后山,盘活土地推动正大制管工业上山,腾挪空间推动神龙冷轧板落地绿色钢城,打响“4+N”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大会战,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的园区发展热潮。 (二)以清晰定位指引发展方向。我们遵循市委“全市只有一个园区,这个园区叫玉溪”的要求,立足新平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基础,锚定“云南省绿色矿冶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确立打造以冶金新材料为主导,以装备制造、生物资源加工及轻工制造为辅助的“一主三辅”产业体系,推动了实现“引一个企业、聚一个行业、强一个产业”。比如,我们积极抢抓玉昆迁入绿色钢城片区、钢铁行业全面实施转型升级、中老铁路穿境而过等发展机遇,加快布局钢铁上下游产业,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就钢铁板块预测,四季度可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左右,全年将达到300亿元以上,较2023年增加30亿元。比如,市委市政府于9月22日在座谈会上对玉溪市钢铁商贸流通工作提出的要求,新平县立马行动落实,9月24日上午,云南华瑞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在新平县注册了新公司,从市委安排工作到落实落地,新平县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截止目前,新平县已成功回引“供应链”企业6户。 (三)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聚。我们遵循市委“把链式思维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注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动能逐步释放”的工作要求,聚焦矿冶、钢铁、糖纸等重点领域,推动上下游关键环节“串珠成链”、左右关联产业“横向融通”。比如,我们在全市率先建立园区“一口清”台账,明确“摸家底-定方向-抓重点”的工作路径,按照产业链“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析梳理产业链条,绘制钢铁、浆纸产业链现状图谱及招商图谱,谋划了22个钢铁延伸及配套项目,谋划了11个以纸制品集群、生物资源利用等为重点的轻工项目和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6.2亿元。比如,我们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招商引资理念,联动运用招商图谱和谋划项目清单,变“地毯式招商”为“地图式招商”,开展“点对点”对接,洽谈企业25户,在谈项目12个,围绕钢铁产业链,配套实施焦化项目、引入铁精矿提质、正大制管、神龙冷轧板等重点项目,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成功签约200兆瓦锂离子电池储能、100兆瓦钙硅叠层光伏组件生产等项目。 (四)以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势能。我们遵循市委“抓经济就是抓项目”的要求,建立“园区党工委主要领导集中月调度+部门联席协调商办+项目服务专员跟办”推进协调机制,园区班子成员挂包重点项目,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以及部门联席商办“问题难点”机制,实行“签约促报批、报批促开工、开工促竣工、竣工促达效”的管理模式,全程跟踪领办项目审批事项,为企业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比如,正大公司260万吨制管项目从首谈到签约,仅用时37天,签约到开工,仅用时105天,从开工到第一条圆管生产线建成仅用时110天,在一年内实现了“签约—开工—投产—纳规”;比如,通过“三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因产能指标、环评审批等痛点堵点难题一直停滞的云南玉溪仙福钢铁公司年产100万吨焦化项目于2024年9月6日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