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工作落实,推动“三个全覆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一平台”工作稳步推进 全县救助平台本年度共申请156件,办结166件,办结率100%,其中临时救助65件、低保49件、农村危房改造18件、找工作15件、特困供养8件、农村饮水安全3件、大病专项救治2件、大病救助2件、控辍保学2件、医保参保登记1件、慢病健康管理1件。建兴乡救助平台本年度共申请19件,办结20件,办结率100%,其中临时救助9件、低保7件、农村危房改造2件、找工作1件、特困供养1件。 二、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帮扶全覆盖 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发展。共培育农业企业1354家,新增368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07家,新增66家。目前,73个新型经营主体(企业35个、合作社38个)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2428户8722人、“三类”人员473户1586人实现了“双绑”利益联结,双绑率达100%。 二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奖补力度。制定《新平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扶持奖励实施方案》,对带动457户1828人脱贫户发展农业产业的6个新型经营主体兑付奖补104.35万元。 三是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印发《新平县2021年脱贫地区规模化产业发展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实施40个脱贫地区规模化产业发展项目及示范点建设项目,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93.32万元、投入产业帮扶类的项目资金2276.86万元。投入衔接资金637.15万元,用于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404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到户产业发展。2022年,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424.5万元,占涉农资金58.4%;计划实施产业帮扶项目9个,已开工实施9个,已完成4个。 三、建立股份合作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共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22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454个。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8+N”模式,制定出台《新平县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试行)》,2021年所有村实现5万以上的目标。截止2022年6月30日,12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1239.16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4个村、10万元-50万元12个、5-10万元16个、5万元以下92个。根据村集体经济的基数和新增收入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奖励,2021共兑现集体经济奖励39.42万元,奖励村组干部194人。 四、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推动培训就业全覆盖 一是深化扶志扶智教育。通过开展文明讲堂、“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教育等措施,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二是做实转移就业。探索“人社+村集体经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新型转移就业工作模式,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388人。 三是抓实技能培训。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457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1801人次,共拨付补贴2284.407万元,其中脱贫劳动力交通生活补助94.588万元。制定《2022 年培育“一县一业”重点培训工种清单》,重点培训工种3000人次。四是夯实兜底就业。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0个,吸纳就业1058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68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71个,其中脱贫人口公益岗位就业527个,监测人口公益岗位就业14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