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 秋 风扬起,云南一年一度的“食菌狂欢”临近尾声,可在新平的窝尼寨子,一道窝尼私房菜才刚刚端上桌。这道菜要选取最鲜嫩甚至是还未开伞的“小”黑菌,搭配至少窖藏一年以上的“老”腌菜进行炒制,这一新一陈的交融,共同缔造出了一道出其不意却格外美味的佳肴,吃上一口,满嘴都是“时间的味道”。 窝 尼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人口不足千人。窝尼寨子地处河谷,气候炎热,村庄临水而建,居民喜食酸辣。来到新平县桂山街道亚尼社区的窝尼寨子,窝尼小伙马兴明一家正在把酒言欢。一顿饭能让亲朋好友吃得酣畅淋漓,唱起歌来,除了有好酒的助兴,更是窝尼人的私房菜──老腌菜炒小黑菌的功劳。 马兴明在村里开农家乐,吃遍美味佳肴,唯独钟情于这道老腌菜炒小黑菌。马兴明说:“每年到吃菌的季节,我们都要做这道菜吃。这个是我们窝尼的特色菜,酸酸辣辣的很下饭。” 这几日正值小黑菌上市的时节,马兴明早早赶到集市,买回最新鲜的小黑菌。他告诉我们,制作这道窝尼私房菜很讲究,食材要一老一小、一陈一新。而且老的越老越好,小的也是越小越佳,其中“老”指的是老腌菜,而“小”指的就是小黑菌。这种黑色的羊肝菌伞盖能长到成年人巴掌大小,可制作这道菜,偏偏舍弃大菌子,越是连菌伞都没打开的越受欢迎,越适合拿来做菜。 接过丈夫手里的菜篮子,马兴明的妻子普晓梅开始了炒菜前的准备工作。面对娇嫩新鲜的小黑菌,窝尼人自有一套“温柔”的洗菌方法,常用门前的树叶来充当洗菌的刷子。普晓梅告诉记者:“这个叫狗皮叶,拿这个是因为它粗糙,洗得干净菌上的(泥土),还不会损坏这个菌的表面,洗得比较干净。” 小 黑菌准备就绪,普晓梅随即来到家里的地窖,捞取自家腌制的老腌菜。在新平,几乎家家户户都腌制腌菜,虽然一家一味,但最好吃的永远是自家的腌菜。“吃尽鱼虾嫌油腻,馋涎新平酸腌菜”,“新平腌菜”以脆嫩爽口、酸辣开胃的特点征服了当地人的餐桌,也征服了外地食客挑剔的味蕾。而新平腌菜中的翘楚,当属以本地青菜制作的老腌菜,它色泽金黄、块大体长、味道鲜美、酸辣适中,无论单独食用还是作料入菜,都是新平人的首选。新平出名的几道特色菜,如腌菜扣肉、腌菜炒菌、腌菜酸汤等,都少不了老腌菜的出场。 据普晓梅介绍,腌制老腌菜需选用单棵重达五六千克的本地扁杆大叶青菜为原料,经过清洗、晾晒脱去水分,加入盐、辣椒面、白酒等配料轻揉,随后装入土陶罐中,罐口盛满清水,若干个月后,待到罐口咕咕冒泡,一罐新平老腌菜就制作完成了。 随着岁月流逝,青菜在土陶罐中褪去了鲜脆口感,却逃脱了适时必腐的宿命,涅槃重生,散发出一种让人闻到就能流出口水的酸爽异香。如若温度、湿度适宜,酵藏三五年的腌菜依旧不腐,且酸味愈发浓烈。普晓梅说:“这些是我家自己腌的腌菜,要腌一年以上,它这种酸爽的味道才出得来,用来炒小黑菌,炒各种菜之类的才比较好吃。” 腌菜要剁细,而菌子得切大块,准备好了所有食材,马兴明决定给我们露一手。老腌菜炒小黑菌讲究大火快炒,小黑菌简单过油,锁住水分,再回锅炒熟,随后放入老腌菜,不停翻转,一时间香气四溢,老腌菜与小黑菌在锅中“比翼齐飞”,腌菜的酸香与菌子的异香缠绵悱恻,不仅引得食客垂涎,连炒菜的师傅也忍不住要咽口水。马兴明说:“这道菜一定要火候掌握得相当好,要在锅里不停地翻转,腌菜也要放得刚刚合适,炒出来才又香又好吃。” 菌子上桌,亲朋举杯,又是一年如约的欢聚。老腌菜遇上小黑菌,是窝尼人舌尖上的奇遇。老腌菜历经岁月沉淀的奇妙微酸,小黑菌鲜嫩Q弹的新鲜滋味,在口腔中逐次递进,由时间酿造的酸甜苦辣、新鲜陈旧,也随着这道菜的入口,徘徊在了每个人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