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加快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3-27 14:03   点击率:307打印】【关闭

新平县加快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工业反哺农业、农村脱贫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起关键性作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作为云南省“三张牌”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新平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增加投入、优化结构,切实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新平县依托本地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经过发展和壮大,初步形成了以蔗糖、林果、蔬菜、茶叶加工为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绿色食品加工业。2018年,11户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

糖加工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培植下,新平县蔗糖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2018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9.11万亩(含三户制糖企业自有基地),涉及县辖45乡,涉及蔗农约1.75万户、8.5万余人,2018/2019榨季预计甘蔗产量(含秧包)达到41.41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99亿元。现有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新平恒源糖业有限公司、新平恒诚糖业有限公司等3户制糖企业,日处理甘蔗能力6500吨,榨季处理能力62万吨左右,企业在职职工1220人(含季节性榨季工)。2017/2018榨季,实现甘蔗产量(含秧包)36.81万吨,入榨34.6万吨,产白糖44474吨,实现蔗农收入1.77亿元,产值64632万元,销售收入41579万元,上缴税金1353.9万元。蔗糖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南恩公司计划整体搬迁至新平工业园区戛洒片区白糯格区块,分别建设日处理甘蔗3500吨制糖生产线和年产10.2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及配套的化学浆生产线,项目估算投资120665.83万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计划2021年建成投产。

酱菜加工业。新平县腌菜加工业由家庭作坊逐步向企业生产加工转变,现已初具产业化,培育出4户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的生产企业33腌菜经营个体户,“新平腌菜产品由腌制单一的青菜腌菜扩大到腌制豆腐、木耳、酸笋、韭菜等20多个品种,“何礼”、“紫马龙”“泰润”、“懒厨子”、“陈香风云”、“曾华”等品牌已通过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何礼”和“懒厨子”品牌被省、市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和“玉溪市知名商标”,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018年,酱咸菜加工业实现产值8346万元,产量11684吨,受益农户9862户,带动就业近860人(其中加工800人、销售从业人员60人),共有全国销售网点500多个,酱咸菜产业已逐步成为新平县经济发展中活跃、效益明显的产业之一。

果品加工业。新平段土地、热区、林果等区域性资源优势明显,柑橘、香蕉、芒果、荔枝等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产量达14万吨;主要有地衡丰农业科技、高原果业、金泰果品、特行果业等7户初选加工企业,规模以上水果粗加工企业4户,2018年实现工业产值4亿元。

茶叶加工业。新平茶叶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产量1700余吨,4户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主营散茶、饼茶、砖茶、沱茶、工艺茶、绿茶、红茶等100余个品种,拥有“磨盘山”、“者竜鹅毛”、“花腰女儿”、“古树茶”等注册商标,基地以平掌乡、建兴乡、者竜乡为主,生产面积10000余亩。

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食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低,发展资金不足,各企业无序竞争,缺乏协作关系及龙头带动作用和产业辐射作用。

二是原料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虽然蔬菜、茶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从总体来说,基地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还较低,难以适应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的标准化、规模化需求。

三是品牌意识需要提升。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对培育自主品牌重视不够,品牌培育普遍落后,缺乏对产品的塑造和宣传,名优品牌少,市场拓展落后,占有率低,整体优势难以体现,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下步工作举措

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壮大县域食品加工业。

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投融资困难;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围绕酱菜、蔗糖,水果等优势产业领域,着力打造引领全县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南恩糖公司搬迁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展销售市场。加快培育绿色品牌出口企业,积极引导和服务好有意向开展出口业务的农产品生产加企业做好出口备案,扩大外贸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借助其品牌优势,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完善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加快建立县、乡镇(社区)和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配送。

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积极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认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专利申请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企业创建品牌提供科技支撑。


上一篇:新平县首次组织参加数字经济专题讲座
下一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级初验组到褚橙庄园开展检查指导工作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