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补齐供给侧改革短板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6-23 09:06   点击率:25打印】【关闭

新平县补齐供给侧改革短板

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围绕“强基础、提实力、增后劲”的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生态综合治理,竭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补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
  (一)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按照“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粮食面积,调整品种结构,主推十大增粮科技措施、绿色防控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6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47.7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64亿公斤,实现粮食作物产值5.26亿元。
 
  (二)畜牧产业持续发展。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科技推广、规模养殖和动物卫生监管,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实现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存栏生猪33.4万头、大牲畜10.38万头、山绵羊11.91万只,出栏肥猪44.14万头、大牲畜4.16万头、山绵羊8.07万只、家禽484.82万只,完成肉蛋奶总产5606.7万公斤,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13.32亿元。 
  (三)烤烟产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国家“双控”政策,稳定烤烟种植规模,主攻烤烟提质增效,确保烤烟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优化烟区布局,水塘、古城、桂山等乡镇逐步减少种植规模,把新化、老厂、平甸、扬武作为全县烤烟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通过烟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烤烟减量不减收的目标。2016年种植烤烟9万亩,收购烟叶112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3.5亿元以上。 
  (四)柑橘产业迅猛推进。注重保护和发挥“褚橙”品牌效应,依托云南滇橙柑橘产业集团,实施规模化发展、现代化发展,推进漠沙鱼塘万亩柑橘标准园建设,全力打造优质高效柑橘产业,以柑橘为重点的水果产业迅猛推进。2016年水果种植面积达12.93万亩,其中,柑橘总面积83266亩,新植10121.4亩,挂果面积33493亩;实现水果产量11903.94万公斤,其中柑橘产量6400.51万公斤;实现水果产值5.19亿元,其中柑橘产值3.52亿元。 
  (五)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强东绿公司,引进晨农公司,加快平掌、建兴、老厂高寒山区蔬菜新区建设,巩固漠沙、平甸、桂山、古城、新化蔬菜基地,加强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蔬菜冷链物流,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完成蔬菜种植15.4万亩,实现产量3.4亿公斤,实现产值4.28亿元,完成蔬菜出口创汇 1100万美元以上。 
  (六)林业产业发展提速。依托天保、退耕等造林工程,以核桃、竹子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特色经济林、绿化苗木培育、林下资源开发等产业格局,林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县特色经济林面积83.29万亩,投产面积50.24万亩,产值29845万元。其中:核桃47.14万亩,投产20.92万亩,产量660万公斤,产值17820万元;竹子36.15万亩,投产29.32万亩,年产笋丝58万公斤,产值1740万元,竹材产量30.25万吨,产值10285万元,竹子产值12025万元。 
  (七)甘蔗生产能力提升。稳定甘蔗种植面积,着力优化蔗区布局,开展高产稳产基地创建,推进第二批国家核心糖料蔗基地建设,完成5000亩土地平整和1400米沟路配套建设任务。完成2015/2016榨季甘蔗种植10.1万亩;实现甘蔗入榨量37.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2.15亿元。 
  (八)茶药产业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建兴、平掌、者竜等高山冷凉地区气候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中药材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并完成古树茶资源调查,逐步扩大茶园面积,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打造茶叶品牌。2016年实施低产园改造154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4.5万亩,实现产值6056.7万元。完成中药材新植4073亩,全县中药材面积达3.06万亩,实现产量803.47万公斤、产值9707.5万元。 
  (九)庄园经济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六有”标准,突出产业特色,积极发展庄园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建成现代农业庄园7个。其中:褚橙庄园、琴淮庄园、猫哆哩庄园、桔荔庄园4个庄园被认定为省级庄园;地衡丰庄园、天鹿庄园、鼎成庄园3个庄园被认定为市级庄园。建成农业生产基地4.3万亩,新建和改造完善具备文化展示、旅游综合接待服务能力的庄园综合服务区建筑1.6万平方米, 2016年各庄园接待旅游人数12.5万人次,经济收入达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2亿元。庄园经济带动了柑橘等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了新型农民培育进程,壮大了“农业工人”队伍,目前在各庄园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达1600余户,从事第三产业服务的务工农民达300余人。 
  (十)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发展有农业龙头企业90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2家;拥有家庭农场241家,其中种植业117个、畜牧业95个、种养结合29个;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5个,其中种植业66个、畜牧业15个;拥有种植大户557户,养殖大户2445户,建成养殖专业村、示范村58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6个,规模养殖出栏数量占全县出栏总量的20%以上。建成1个国家生猪市场云南新平电子交易中心,实现“养殖户+互联网+买家”的运营格局。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规模化进程,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8.23万亩,其中流入大户7.69万亩、专业合作社0. 5万亩、企业10.04 万亩。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有云南省名牌农产品9个;云南省著名商标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1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达6.6万亩,产量8.21万吨,产值4.81亿元。 
  2016年全县实现高原特色农业总产值352518万元、增加值189877万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6元。

 

上一篇:新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新平县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步入快车道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