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6-14 15:06   点击率:44打印】【关闭

佛手,又称佛手柑,是一种独特的柑橘类植物,因其果实形状似手指合抱而得名。其果实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入药,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等功效。佛手在园艺和药用领域都颇受欢迎。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佛手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一、佛手的种植技术

佛手一般每隔1~2年要换盆1次,宜在早春进行,盆土应换加肥培养土,另加一些蹄片做底肥。春季抽出新梢长至15~20厘米时应及时摘心,以利于花芽分化。遇有光开花不坐果的情况,可于盛花期,摇动佛手枝干,使弱花抖落,辅以人工疏花,留下坐果花。一般子房大而发绿的花朵容易坐果。当果有玉米粒大小时,应将枝上新萌叶芽全部摘去,使养分集中于长果,直到新果坐稳,再停止摘芽。

二、佛手常用扦插和嫁接法繁殖

扦插宜在早春新芽萌发前结合修剪进行。选择健壮的1~2年生枝条,选取中段剪成10~12厘米长的茎段作插条,插入沙土中,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覆盖,放半阴处,在25°C温度条件下约经1个月即可生根。嫁接常采用切接或接。

三、佛手的种植期间怎么修剪

佛手整形修剪的要点是要求果枝分布均匀,枝短粗,叶片肥厚。佛手在室内生长的枝条称“春梢”,生长细弱、叶大而薄,一般在3月中旬剪去。“五一”前后抽生的枝条为“夏梢”,其枝条节间多细长,组织不够充实,除做抚养枝外,基本上完全疏剪掉。在6月中旬一般剪去5片叶以上没有花的枝条,剪去生枝,除去剪口处的丛生芽。夏、秋高温季节,应将夏梢、病虫枝、纤细枝及时剪去。“秋梢”是立秋后发的枝梢,其生长粗壮、节间短、组织充实,枝上的叶片小而肥,厚叶色深绿。此时应剪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的枝条,并注意保护秋梢这是促使佛手多开花坐果的关键,佛手3~5月结的果称“春果”,由于生长在室内,一般果枝长而细,花簇生果枝顶端,不孕花多、坐果率低、果小。6~8月结的果为“伏果”,由于枝短充实,花多单生,花大,坐果率高,占全年结果的55%以上。8月中旬坐的果称为“秋果”,仅占全年结果的10茗。为避免1次结果太多,当佛手果实长到纽扣大小时,可疏去一些果实,使保留的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个头大而均匀。

四、种植佛手的栽培管理

为使佛手多开花结果,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开花坐果早期,要严格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做到促花保果。5月可浇稀薄的饼肥水(0.5千克加水20)6~8月浇“矾肥水”(黑矾0.25千克,饼肥2.5千克,水20)9月浇稀薄的饼肥水。如遇多雨的季节,虽不浇肥水,但应在盆内施少量饼块,以满足植株对肥料的要求。黄淮地区的佛手6~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生长缓慢,冬季在室内处于半休眠状态。盆栽佛手要在霜降前入室,整个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10℃以上时可开窗慢慢降温,若温度过低,则应缓慢升温,谨防温度骤然变化。

五、佛手的病虫防治

佛手主要的病虫害为红蜘蛛、蚜虫、介壳虫及煤烟病等。红蜘蛛,蚜虫多发生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主要危害嫩枝和叶,使枝叶变黄发枯、脱落。可用50茗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喷酒。介壳虫危害佛手枝、叶、果,可用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喷洒全株,及在植株根部埋丹防治。煤烟病多发生在蚜虫密集的枝梢,可用波美0.2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200倍液喷洒。

 

feb117bff69b4f14.jpg

上一篇:新平县召开2024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统计监测培训会
下一篇:新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核查工作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