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统筹”工作,有效推进审计全覆盖 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新平县审计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统筹意识,自2017年起积极探索实践“1+N”、嵌入式审计模式,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项目融合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至2019年底,实现了对12个乡镇和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级预算单位和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消除了审计盲区,加强了审计监督。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扩展审计广度和深度,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成效明显,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共6个项目被评为玉溪市优秀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出台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财务制度、项目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切实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精心谋划,全面强化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 一是强化审计项目统筹,充分运用“1+N”、嵌入式审计模式。利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平台,融合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并同步开展乡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审计项目、省级贫困村整村推进精准脱贫跟踪审计项目、村(社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避免对同一地区、同一单位、同一事项的重复审计。统筹安排的各审计项目集中统一实施,统一派出一个审计组、统一召开一次进点见面会、统一指定专人接收被审计单位资料,分别反映各类问题统一集中一次征求意见。在专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若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则此问题同时纳入专项审计报告、经责审计报告,尽量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全面剖析和全方位客观评价。分别出具各类审计报告,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部门报送专题报告。通过运用上述审计模式既扩大了审计监督覆盖面提高监督效能,同时也减轻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广泛认可和积极配合。 二是强化审计组织方式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着力打破科室界限和专业分工,加大各业务领域融合力度,集中调配财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审计力量,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科室间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发挥优势,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审计力量状况,在充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主要工作、业务规模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明晰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任务,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的关系,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二、质量为本,形成“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共享性审计成果 一是“一审多果”增强审计监督效率。在现场审计时,发挥人员集中的优势,对重点内容、同类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重点审计、重点突破。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集中审计力量直接对该事项扩展延伸审计,形成以点带面的扩散效应,从而挖掘出该事项的整体性问题。 二是“一果多用”增强审计监督效能。2017年至2019年在对三个省级贫困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融合整乡推进精准脱贫跟踪审计项目,聚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重点关注扶贫资金是否安全高效、扶贫项目是否落地见效。专项审计发现中发现与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经济责任有关的问题,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评价评分内容,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实事求是界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更好的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