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推荐项目共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项目139项,新平县申报的“花腰傣服饰(民俗)”项目上榜。
花腰傣服饰(民俗)是指生活于红河上游河谷地带的新平、元江两县花腰傣自称傣雅、傣洒、傣卡的傣族服饰,人口近8万人,因其妇女用彩带束腰而被他称为“花腰傣”。其中,花腰傣妇女服饰皆用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做面料,外加银泡、绸缎、五彩丝线、织锦、刺绣作装饰,由头饰、斗笠、上衣、筒裙、花腰带、腿帕、银饰、秧箩等组成,既有高山河谷地带民族着装独特的地域性,又有绚丽华美、精致复杂、色彩艳丽的显著特征,整套服饰集纺线、织布、染色、刺绣等多种手工工艺于一身,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呈现高超编制技艺的秧箩,成为男女青年婚恋的媒介,斗笠既可遮挡阳光又增加美感,成为花腰傣傣族特有的标志,装饰全身的银饰成为财富、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以服饰为要素形成了祭衣树、选衣头、成年礼、结婚比衣、节庆赛衣等习俗,伴随着傣族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之中。
新平县共申报省、市、县各级保护项目名录117项,其中省级14项、市级37项、县级66项。新平县花腰傣服饰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曾在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名录推荐中以“花腰傣服饰(传统技艺)”申报过,但未获通过。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推荐以“花腰傣服饰(民俗)”申报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公示,实现了新平县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推荐公示的零突破,此次新平县花腰傣服饰(民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公示,将对新平县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和弘扬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图/文:文化馆 滕乾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