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旅游文化”内容


来源:旅游新平 时间:2022-03-16 15:03   点击率:33打印】【关闭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38

(此件公开发布)

 

一、旅游文化

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和全域旅游理念,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深度推动“旅游革命”为路径,以旅游基础高端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目标,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向全区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迈进,促进“一流资源”转化为一流产品,形成一流产业,树立一流品牌,助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完善配套体系,高标准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旅游中心,推动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动旅游产品全域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全域配套、智慧旅游全域提升、旅游环境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融合,促进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推进设施高端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强化高端基础设施配套。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国际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高规格打造景区景点旅游集散中心和景区标识系统,高质量建设提升一批生态旅游停车场和智慧旅游厕所,推动一批高等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备国际水准、体现云南特色的高端旅游酒店、半山酒店、民宿客栈。加快构建覆盖全省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汽车站、高铁站、机场连接旅游景点的直通车配套,加快建设连接各类景区景点的美丽公路和环线公路。加快新建运输机场步伐,积极推动通用机场规划与建设,不断优化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旅游城市与国内主要城市及周边国家的直通航线。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支持文化文物单位运用5G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发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览”新模式,建设一批实体的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

推进服务智慧化。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功能和应用,聚焦立体式、全方位、一站式精准信息和互动化服务,不断完善“游云南”APP架构,全面提升个性化行程定制、线上租车、导游导览、旅游投诉、购物退货等旅游服务水平,加快推出适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功能,推动平台面向旅游企业全面开放。推进全省统一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旅游大数据的开发开放与共享应用,提升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开发运用景区智能导游系统、酒店智慧服务系统等,推进旅游文化线上线下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全面推动各类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与产品数字化,率先将丽江古城等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中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加快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村寨。

推进产品特色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创作更多文艺精品,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推出更多文博、非遗精品和民族文化精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博遗产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演艺、科普研学旅游、主题娱乐旅游等文旅融合产品。培育发展生态养生度假、温泉康养度假、运动健身休闲、医疗养生旅游等康养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休憩养生、田园养心、亲子体验、民宿养老等特色产品。依托沿边跨境旅游带建设,以磨憨、瑞丽、河口等口岸为重点,打造一批中老、中缅、中越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发展国际自驾旅游。在传承保护中推动民族文化与创意设计、现代时尚、数字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时尚精品。推进旅游文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绿色食品、特色消费品中注入更多文化创意元素,鼓励文旅企业发挥产品、大数据、渠道等要素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向制造环节拓展,赋予旅游商品更多的产地特色或特殊意义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集特色、品位和品牌于一体的“老字号”、“老品牌”。

推进营销国际化。深度挖掘云南旅游文化内涵、精炼主题,塑造云南旅游文化新品牌新形象,发挥旅游与文学、影视、艺术等深度融合优势,推出一批多业态文旅品牌IP。制作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形象宣传片,在央视等电视媒体投放云南文化旅游形象广告,运用网站、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构建“互联网+”推广营销体系,借助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交会等重要会展活动,打造立体宣传营销体系,拓展对外宣传营销渠道,提升云南旅游文化营销效果。增强国际化营销能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组织云南旅游文化主题推介活动,提升云南旅游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文旅企业通过组织特色营销活动、与国际知名旅行商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推进秩序规范化。持续推进“旅游革命”,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探索推广旅游文化消费侵权先行赔付机制,开展放心消费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倡导无理由退货诚信服务,打造放心消费景区,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构建云南旅游诚信体系,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管理,组织开展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完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实现诚信评价对旅行社、导游、住宿、餐饮等旅游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全覆盖。加大市场综合监管力度,强化旅游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定期开展在线旅游产品及信息专项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及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和广大游客合法权益。充分发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96301”旅游服务热线作用,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推进品质标准化。完善旅游服务“云南标准”和旅游服务评价体系,打造中国旅游服务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系统完备、规划科学、运行有效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力争在旅游服务标准制定上走在前列、引领全国。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行动,建立导游星级服务评价体系,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度,以标准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探索打造覆盖全区域、各业态、全产业链的旅游文化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全省绿水青山、独特气候、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品牌价值,创建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园。提升服务标准、质量和水平,做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行动,建设昆明、大理、丽江等国际消费城市。

微信图片_20221129163236.jpg

微信图片_20221129163250.jpg

上一篇:新平戛洒:欢乐水世界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下一篇:【转载】关于印发《云南省关于支持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的通知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