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迅洁 通讯员普志祥摄影编辑)在推进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总有一些弱势群体步伐相对缓慢,残疾人因其身体因素的限制,成为了致富路上的短板,但是他们也充分发挥了身残志坚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紧跟大家的步伐,展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 
家住古城社区上古城小组的普天柱今年68岁,40年前因工伤造成了肢体残疾,田里的农活基本都做不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日子过得十分拮据。2005年,在听取大女儿的建议后,他开始在家门前养起了家禽,十几年来,他的家禽养殖规模越做越大,在如今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普天柱的养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通过养殖,让普天柱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普天柱告诉记者,他在2005年开始养殖时主要养鸡和猪,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和销路等问题,一路走来都不是很顺利。后来通过政府和各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他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如今他主要养殖土杂鸡、旱鸭以及大鹅,这些家禽都是直接批发给零售商,现在也都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良好的养殖环境和越来越科学的养殖技术,让这个家门口的“养殖场”每年都能为普天柱家带来不少的收入。 
从最开始的几只到如今两千只的规模,作为残疾人的普天柱遇到了许多困难,也付出了许多努力。每一年他的养殖场都会卖出三批家禽,每批每样都有四五百只,虽然辛苦,但是也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家庭养殖场办得红红火火,普天柱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过去拮据的日子。作为弱势群体,普天柱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在致富道路上大步前行,紧跟大家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