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新平粑粑,传承的不止技艺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5-17 10:05   点击率:49打印】【关闭

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近年来,古城街道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探寻非遗保护利用新路径,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新平粑粑,传承的不止技艺1.JPG

5月16日早上8点,在旧城小组新平粑粑传统制作技艺人普碧辉家,他正在加柴添火,不一会儿,甄子冒着阵阵白烟,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普大哥立马把甄子抬出去放到碓旁边,把米饭放入碓臼中,大嫂踩着碓的一头,大哥蹲在一旁拨粑粑且双手不停地在碓臼、碓杵上抹上香油或猪油,待米饭舂化了的时候,粑粑从碓杵上摘下来,拿到桌面上用力揉捏、甩打,然后糯米粑粑和香米粑粑趁热揪出拳头大的粑粑团,压扁成饼,放在木板上,凉了就成圆形了,放在新鲜的芭蕉叶上,看着食欲更甚。新平粑粑,传承的不止技艺3.JPG

“舂粑粑是走老祖头上就舂的来啦,到我们这哈是已经是将近一百多年呢历史啦。我家呢粑粑呢品种主要是有的香米饵块,糯米糍粑,小粑粑这种。主要销往呢是玉溪、昆明外边。”新平粑粑传统制作技艺人普碧辉说。

新平粑粑,传承的不止技艺2.JPG

新平粑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新平粑粑是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节日里,游子归乡,山寨里从早到晚,碓臼橐橐,家家户户舂粑粑、吃粑粑,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吉祥如意。在新平,人们探亲访友或岀门旅游,都会随身携带上新平糯米粑粑、香米粑粑(饵块粑粑)作为见面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家乡人民的一片心意。糯米粑粑在饭前可用电瓷炉或木炭火烧吃,油煎吃,香米粑粑(饵块粑粑)切成薄片炒腌菜、蒜苗、腊肉、火腿吃,还可以切成条,加入白糖、红糖、蜂蜜或甜白酒煮糖粑粑吃,风味独特、鲜美,均为外地食客所钟爱的美味佳肴。

新平粑粑,传承的不止技艺4.JPG

为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技艺传承与发展,我们今年申报了新平粑粑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申报,把粑粑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古城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娟说。

新平粑粑是烟火更是乡愁,下一步,古城街道将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的新平腌菜、新平粑粑等传统技艺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成为与生俱来的一种文化基因,让非遗传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图/文/编辑:王汝媛  审核:罗玉

上一篇:抓好中耕管理 推进高质量发展┃古城街道召开2024年烤烟中耕管理现场会
下一篇:古城街道:号召青年力量 畅享绿色生活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