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城街道他拉社区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立足社区实际,紧扣党建引领主线,以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工作成效优势,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 执“先锋之笔”,以“组织之力”厚植“治理之基”。一是织密组织,筑起红色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周一例会”制度,引导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党纪学习教育,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二是先锋行动,激发党员动能。不断深化拓展结对共建内容,与结对支部联合建立“乡村美容师”队伍,调动党员、小组贤人能人积极参与,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过程中主动亮任务、啃“硬骨头”,争当主力军。三是示范带动,凝聚治理合力。选树宣传河头、罗锅底嘎等小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组织村民实地参观、开展交流分享会等形式,让群众亲身感受“绿美乡村”建设成果,凝聚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河头、罗锅底嘎等7个小组获评市级“绿美乡村”。 
执“治理之笔”,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一是党建领航 ,精密织“网”。发挥“领头雁”作用,推行网格化治理,以网格为单位,将社区辖区划分成22个网格,推动22个网格责任区建立微信群,发挥党员在“责任网格”中联系走访、平安巡逻、开展禁毒和反邪教宣传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村域一张网、责任落到格”。二是制度集成,唤醒自治意识。建立“一约四会”工作机制,组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规范垃圾清理费、水费收缴,以制度化为牵引,推动小事不出村。三是因地制“议”,细治入“微”。组建“村民议事会”队伍,探索“网格+调解”模式,依托“党群议事厅”、“协商在基层”等平台,实行网格化排查、多元化治理,定期邀请乡贤能人、居民代表等共同讨论社区建设,及时化解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执“发展之笔”,以“产业带动”助推“提质增效”。一是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区域烤烟发展优势,创办新平辉灿烤烟专业合作社,承接5700亩烤烟备耕、育苗、商品化烘烤等全链条烤烟生产服务,带动辖区居民就业80人、周边200多名群众季节性务工,增加劳务收入20余万元。二是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生态蔬菜产业,带领群众种植辣椒1600亩、生姜2000亩。引进正福农业有限公司,实行“订单化”销售,帮助群众实现蔬菜收入2600万元,他拉社区一村一品(蔬菜)获省级认定通过。三是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在河头小组成功举办首届谷雨农耕文化节,带动辖区群众、餐饮户共同发展,实现旅游收入达5万余元。围绕集体经济反哺机制,社区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小组水沟修复、管网改造、道路硬化等。党组织引领发展、带动增收、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执“文明之笔”,以“乡风文明”提升“幸福指数”。一是培树身边典型,弘扬德治新风。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示范标兵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二是规范村规民约,强化德治载体。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做到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通过“小公约”不断激发德治“大能量”。三是传统文化引路,深化德治润心。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依托春节、火把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小组群众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化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增强参与感和幸福感。 (图/文:杨正艺 编辑:王汝媛 审核:罗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