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夜校新模式,多为青年办实事。古城街道深刻把握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以“党建红+团建青”双擎驱动为引领,把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领青年作为出发点,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团建赋能、青年受益”的青年夜校新模式,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对接需求,定制“青春课程表”。关注青年喜爱和育人要求,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一是深入问需青年。围绕青年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坚持“青年需要什么,夜校提供什么”,通过“线上征集+投票优选+线下议事”的多元方式,推出“菜单式”服务,开设瑜伽、烘焙、现代舞、钩针编织、高考提分班等多元课程,切实满足青年“充电蓄能”需求。二是整合优质师资。积极联动专业教培机构、辖区优秀人才,并依托锦秀社区“初心合伙人”项目,合伙人进驻课堂,实现“为优秀青年搭台、让青春达人上课”,满足青年多元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注重反馈育人,构建“良性互动圈”。一是建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紧跟时代发展与青年兴趣变化,及时迭代课程内容,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保持青年夜校吸引力;二是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员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掌握青年动态,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与服务质量,及时跟踪改进。 
凝聚力量共建,搭建“青春能量场”。一是搭建社交平台。发挥青年夜校在资源整合和人才聚集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学习+社交+赋能”的服务平台,助力青年跨越“线上社交”,到建立现实朋友圈,有效破解了青年业余生活“空白化”、社区服务“断层”难题。二是赋能青年成长。坚持小班化教学为主,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科学设置开课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晚上7点半到9点。紧跟党政中心工作,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拓展夜校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构建青年学习实践全链条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古城街道共开设“青年夜校”5期,服务约200人次。 下一步,古城街道将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持续聚焦青年需求,积极探索“需求导向+资源整合+长效运营”的服务模式,强化课程开发与内容供给,为青年成长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青年夜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