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彝文古籍资源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县政协调研组到老厂乡调研彝文古籍保护情况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06-06 10:06   点击率:20打印】【关闭


彝文古籍是彝族祖先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彝族知识体系和文化精神,为抢救保护彝族珍贵的文化遗产,65日,在政协副主席陈强的带领下,政协一行到老厂乡调研彝文古籍收藏整理及保存工作,并就彝文古籍保护和传承提出指导意见。县文联、县文产办等相关部门参与调研。

调研组首先来到老厂乡典型的彝族村寨保和村拉美地小组走访了彝族毕摩(主理宗教等活动仪式的人)代表,详细了解了彝文古籍的收藏利用情况。在毕摩朱兆东家,调研组成员看到的彝文古籍有36件,主要有占卜类、文学类、经书类,据朱兆东说,收藏最早的书籍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已经传了好几代。看到有些古籍纸张已经破烂不堪,亟待抢救保护,调研组成员现场指导毕摩如何保护古籍,并建议相关部门利用现代化扫描手段把古籍扫成电子档保存。

 IMG_4873_副本.jpg

随后,调研组还邀请老厂乡部分政协委员、民族文化传承人、村干部及文化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老厂乡彝文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老厂乡人大主席叶汝安向调研组汇报了老厂乡彝文古籍的分布、收藏、整理、保存等相关工作情况。

IMG_4891_副本.jpg

老厂乡人口16837其中彝族人口为12251人,占总人口72.76 有着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一直以来,老厂乡彝文古籍的保护传承非常重视2011年开始,对本辖区的毕摩人员进行了走访摸底,经过整理统计共有80人藏书347册,古籍种类主要有占卜类、文学类、经书类,藏书主要有《拉差们书》、《唐王书》、《节提书》、《看八卦书》、《凤凰记》、《董永记》等分布于全乡7个村(社区)36个小组。老厂乡现存的彝文古籍纸张多为绵纸,以手抄本为主大部分彝文古籍没有注明抄写者和撰写者姓名和年代。彝文古籍的行款是竖写行,直书,文字多属五字句,句式简洁而整齐。

 IMG_4876_副本.jpg

会上,参会人员就彝文古籍保护和传承工作发表看法,分析彝文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做好老厂乡彝文古籍的抢救保护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调研组老厂乡彝文古籍保护传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陈强指出,彝文古籍是现代人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与彝族先民“对话”的有效途径,要求老厂乡及各有关单位要做到部门联动,做好古籍的进一步普查与保护工作,认真开展登记、整理和宣传工作,积极向上申报相关项目争取资金更好的抢救、整理、保护彝文古籍,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优秀内涵,把它与老厂独特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打造老厂特色旅游,吸引各地游客来领略老厂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通讯员:陈琴)

                         

 

 


上一篇:老厂乡召开2017年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
下一篇:全面推进“生态立乡”战略 持续抓好旱冬瓜育苗管理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