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凌晨四点不到,一声声响亮的喜庆鞭炮声就将太和人从睡梦中带入了乔迁的欢乐气氛里。12月19日至20日,这是太和村四个农村危房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乔迁新居的大喜日子,搬迁户们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喜气洋洋地贴对联、搬家具、布置新家,开始了新生活。 老厂乡太和村地处老厂乡西北面,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85户1875人,居住着彝、汉、傣等民族,属于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实现脱贫148户,其中3户安全住房和145户危房住房。在危房住房户中,加固修缮37户,零星建房41户,集中安置点建房67户,集中安置点建房包括柳坝塘农村危房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21户,大水田农村危房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11户,麻依农村危房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8户,太和街官房小组农村危房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点27户。67户集中安置点建房户已于19日至20日全部喜迁新居,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新房。 “今早我六点钟就开始搬家了,能够从之前住的土房搬到平顶房我感到很高兴,感谢党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今后我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早日奔小康。”迁入新房的官房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志春高兴地说道。 据太和村大学生村官朱选成介绍说:“太和村的危房改造大多在烤烟交售完成后开展,烤烟交售工作结束后,村里闲置出大量的劳动力,根据往年,这部分村民只会有少数外出务工,大多都只是栽种烟后蔬菜等着第二年杀猪过年,等过完年才会开始新一轮春耕,村里就出现了一批闲置劳动力。今年,我们积极到各小组进行宣传、动员这批闲置劳动力到安置点来务工,带动了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到工地务工,每人每天收入最少一百块,懂技术的技术工每天收入可超两百块。大部分建档立卡户通过在工地务工的途径参与到了自家的建房施工中,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房屋建设的进度。而且,在11月份大量红河州施工人员回家过哈尼“十月年”期间,得益于建档立卡户的务工及时补充了大量劳动力,施工进度并没有受到影响,工程进度也没有落下。”正是在太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村“两委”成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之下,经过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太和贫困户的安居梦,开启太和贫困户的生活新篇章。 通讯员: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