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已经成型了,等路灯安装起来,小广场打整好,阿乖乐跳起来,群众的精神面貌就会变好了。”2017年底,新平县老厂乡勐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即将迁入新居,记者赶到勐炳村委会时,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市委下派勐炳村第一书记李万标正在给党员上党课,安排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使崭新的集中安置房与整洁的村容村貌相协调,让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美好生活。 找准脱贫攻坚薄弱环节 “刚到勐炳村时,感觉身上担子重、压力大。”李万标介绍,勐炳村地处绿汁江沿岸,平均海拔760米,区域内虽然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6.5℃,但年平均降水量仅450毫米,降水少蒸发大,干旱缺水,受地形及气候条件影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失衡,财政收入渠道狭窄,导致全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从致贫原因看,除2户因残外,缺技术是贫困的共性原因,其他则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有的地少人多,有的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少等。2014年,勐炳村建档立卡185户707人,经过反复进行评估分析,2017年确认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93人。 “我8月17日开始驻村,经过三天初步调研后发现,勐炳村贫困面广、工作量大,群众的脱贫基础差,任务艰巨而繁重。”李万标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要求,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贫困户住房保障难度大,下许鲁安置点在平整场地,未启动建房,上那里和麻木树两个点处于停工状态;干群众关系紧张,基层组织威信不高,脱贫攻坚政策难以落地,在建房、重大项目推进和贫困对象识别上,群众认为乡村干部说话不算数、做事不公道,干部埋怨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阻挠工作推进;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建档立卡户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研究不够,精准施策未真正落到实处,继续沿用过去“大水漫灌”的工作方式,注重普惠性帮扶政策落实,忽视差异性帮扶措施制定,重整乡整村项目推进,轻因户施策、因人施法的措施落实,降低了扶贫针对性;责任压实不到位,争分夺秒、大干快上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要破解措施到村到户不精准、帮扶工作不实不细、责任担当不够、执行力不强等难题,李万标说,必须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最迫切需求,聚焦住房保障这个最大短板,聚焦致富增收最突出瓶颈,聚焦扶贫工作最薄弱环节,采取更准、更实、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挖潜力、抓落实,确保勐炳贫困户脱贫、行政村出列。 确保贫困户住能安居 “我驻村后发现的脱贫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困难户的住房保障严重滞后,4个集中安置点除二九组点基本正常施工外,其余3个点都处于停工或未启动状态,18户零星建房均未启动拆旧建新。”李万标说,百日精准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必须立即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迁入安居房。 “在贫困户集中安置房建设中实施点长制,每个点都配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现场及时解决建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李万标把贫困户建房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牢牢守住建房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面积的标线、建房不举债的“底线”和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主攻薄弱环节,突破制约瓶颈。通过他的积极协调,争取建房补助资金36.6万元,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进度;加大施工组织力度,先后两次与施工机械少、技术力量弱的施工单位解除合同,重新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要求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进度和人员组织两个计划,着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房,在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获得感的同时,增加短期现金收入,在基础施工期间,群众参与建房近800人次,通过实施上述措施,4个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2017年底全部封顶装修,并陆续搬迁入住,其他随迁户住房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勐炳村的住房保障滞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2018年扶持政策非常好,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分有利。”李万标说,根据目前统计,勐炳村还有51户危房,等这一批危房改造完成,全村群众解决危房之忧后,就可以一心一意发展生产,迈上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2017年该村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预计均超过3200元,实现“两不愁”目标;全村义务教育学生补助达93012元,无辍学适龄青少年学生,实现了教育有保障;贫困户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几种大病优先得到救治,目前报销医疗费用18万元,贫困户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享受保障33838元,确保医疗保障。 “针对勐炳村热区优势资源,驻村工作队目前正在筹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结合绿汁江流域开发,加大土地整治,增加2300亩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目标。”目前进入勐炳村的8条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冬早蔬菜种植初具规模,按照李万标的计划,全村热带蔬菜种植将发展到4000多亩,为当地持久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在绿汁江边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来源:玉溪日报新闻客户端 (玉溪日报记者 崔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