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郎杨文明的脱贫致富路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3-02 16:03   点击率:23打印】【关闭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是千古美谈,家喻户晓。在老厂乡太桥村,也有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牛郎,但不同的是这位牛郎不是因爱情故事而出名,却是因养牛而被人知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家喻户晓的养牛郎。

眼前这位正在忙着打扫牛圈的人就是养牛郎杨文明,一位老厂乡太桥村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在当地不少人亲切的称他为“牛郎”,之所以得此名还得从四年前说起。过去杨文明家里田地少,一年种些玉米、养两头猪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身为家中顶梁柱的杨文明一直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戛洒集市买回了一头小牛,在饲养过程中他发现,养牛比养其他牲畜好管理,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加之母亲常年患病,养牛也可以作为经济上的一种长期保障,于是他东拼西凑的向亲戚朋友借钱盖了牛圈养起了牛。

杨文明:田地少,我就和亲戚朋友借来钱把牛圈盖起来养养(牛)老人也是要巩固(赡养)的,单一个独儿子老人不巩固(赡养)不得,老人是病,经常打针。我就想再不行牛养着以后,老人病我没有钱我可以卖条牛去治疗。

然而万事开头难,养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养牛过程中,杨文明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没有技术没有文化,他只能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到处打听学习养牛技术。一有时间,他就扎进牛圈里,观察牛的各种习性变化。为了让牛温暖过冬,他想尽办法用山上的松毛为它们铺上暖和的垫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他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养殖之路。2017年,老厂乡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让杨文明看到了养牛的脱贫希望,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他顺利的扩大了牛圈并领到了养殖补助款。

杨文明:现在政府补助一万五,对养牛我老实有信心了。

经过四年多的坚持,慢慢的杨文明家的牛从一头发展到了六头再到如今的四十多头,每年养牛能获得不少的经济收入,杨文明成为了村里公认的养牛郎,不少村民学着他搞起了养殖业。2017年,老厂乡实施CD级危房改造项目,杨文明家的老房子顺利的完成了加固。杨文明说,国家扶贫政策好让他在养牛路上有了新奔头,今后,他还要继续努力靠自己的双手绘就美好幸福生活,带领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杨文明:政府帮忙县上帮忙把房子加固好了,牛圈盖了一栋,我非常高兴有一部分政府扶持资金,我还是要继续努力继续发展。


【记       者:谢春梅】

【通  讯 员: 李志芬】

【编       辑:尤    畅】

【图文编辑:陈韵伊】


上一篇:党建+产业扶贫:老厂马家坝村走上西兰花开致富路
下一篇:正月十六 彝山哈科底等你来赏花挝乐对山歌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