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老厂养殖产业着力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11-09 13:11   点击率:147打印】【关闭

为念好产业扶贫致富经,激发老厂养殖贫困户的内生动力,2018年以来,老厂乡养殖产业一改以往发放家禽、家畜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转为将贫困户培养成为养牛示范户的“造血式”扶贫,着力建立老厂乡养殖产业长效扶贫机制。

此次老厂乡2018年养牛“造血”项目首先选出了10户有意愿脱贫、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作为养殖示范户;随后,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动员,鼓励选拔出的10户养殖示范户改变传统饲养模式,改为建设现代化牛舍,其中每户养殖示范户可建盖100平方米的牛舍,每平方米牛舍可获得150元补助,即每户养殖示范户可获得牛舍补助15000元;最后,由老厂乡兽医站工作人员询价后确定母牛/肉牛的采购点,贫困户再自行到采购点采购优质西门塔尔杂交牛8条,其中每条牛可获得补助3000元,即一户养殖示范户可获得牛种补助24000元。该项目共涉及资金7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投入39万元,贫困户自筹37万元。项目完成之后,老厂乡将实现新增改建牛舍1000平米和新增优质西门塔尔杂交牛80头。

此次养牛“造血”项目采用的是“4+4”的养殖模式,即每户养殖示范户养殖4条肥牛和4条母牛,这样的养殖模式是老厂乡兽医站经过广泛采纳意见和实地走访调查,综合考虑实际收入和长远养殖发展之后确定下来的:如果养殖示范户购买8头肉牛育肥,育肥10个月之后其体重可达600㎏以上,市场价可高达1万元以上,扣除成本(包括肉牛成本)之后每条牛可实现盈利4500元以上,届时一户将实现3万元以上的收入;如果购买8头母牛,据销售方介绍母牛养殖6个月之后就可以开配,养殖8个月至1年就可以下崽,下的小牛每条可销售5000元以上。考虑到养殖母牛虽然养殖周期长但可为贫困户陆续提供种源,肉牛养殖周期短但是不可获得持续种源两方面,老厂乡采用“4+4”的养殖模式,既可以利用肉牛养殖可在短周期获得收入的优点,弥补母牛养殖周期只出不进的问题,还可以依托母牛提供的种源实现养殖户长期的收入。

养殖示范户们干劲十足地表示:养牛“造血”扶贫项目让他们贷到了产业扶贫小额贷款,并把这笔钱用在了刀刃上,他们有信心养好牛,努力为自己创造可观的收入。在接下来的养牛“造血”发展中,老厂乡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将全力做好跟踪,做好技术服务,为贫困户发展“造血式”养牛项目保驾护航。

 


上一篇:县领导到老厂乡督促就近就地安置点建设进展
下一篇:老厂乡举办2018年三区人才暨彝文识读培训班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