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做强稻米产业文章,保障粮食安全,老厂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振兴、农产品提质增效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在马家坝村建成了一条以优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产业链,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铺就增收新“稻”路。 
3月5日,马家坝村大米加工厂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走近老厂乡马家坝村,远远就能听到机械的轰鸣声,进入大米加工车间,崭新的设备令人眼前一亮,配备齐全的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实现了集生产、烘干、储存、脱壳、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乡村农产品加工基地,驱动了大米全产业链升级,打造出高附加值的老厂大米,有效填补了老厂乡大米加工业的空白。 
厂房内,米香扑鼻,马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顺正忙着组织村两委成员将今年新晾晒过的稻谷倒入碾米机中,在碾米机有节奏的轰鸣声中,一粒粒金黄的稻谷经过初筛、脱壳、谷糙分离、精筛等工序,蜕变成色泽透亮,晶莹剔透的优质大米,整个加工过程完全自动化。张顺说道:“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发展,马家坝村大米加工厂的建成,在增加水稻附加值的同时,也为我们打造优质稻米品牌,专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优质米业生产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我们大米加工厂的厂房,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自动化,机械化设备自动化已经达到90%以上。从一粒稻子到一颗大米的蜕变仅需要五分钟,今年预计产量可达5万余吨。” 
据了解,2023年老厂乡共种植村集体水稻1000余亩,总产量达60万公斤,但由于没有大型碾米器械,村集体需要到40公里以外的集镇碾米,路途远成本高十分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厂乡积极谋划,深入群众考察调研,听取村级关于发展大米加工产业的意见建议,同时多次与村党员干部开展座谈研讨,谋划大米加工产业发展之路。据张顺介绍,在上级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后,马家坝村积极盘活村委闲置地,引进先进碾米机器,建成了110平方米的大米加工厂厂房,同时为打造一条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的水稻产业链,马家坝村还创建了大米自主品牌“彝米香”,解决碾米难问题同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稻米提质增产。老厂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苏文说道:“马家坝村大米加工厂的建成,预计可带动就业20余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将为老厂乡优质稻谷‘加分’,进一步释放‘农业+’潜力,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大米产品,助力丰产丰收,打响本土品牌。” 下一步,老厂乡将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不断推进好水、好田、好品种深度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将“彝米香”大米品牌推向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