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武镇:绣品变商品 让彝绣“繁花”似锦


来源:扬武镇人民政府 时间:2024-03-12 18:03   点击率:18打印】【关闭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凝聚了彝族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扬武镇把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和壮大彝绣产业有机融合,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全力推动扬武彝绣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让彝绣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渠道。

走进扬武镇彝绣作坊,只见刺绣机高速运转,在一阵哒哒声中,数根绣花针同时飞速跳动,穿针引线之间,不一会儿,五彩细线便在布匹上绣出了一幅美丽的画。

服饰制作负责人刘洪昌介绍:“我家引进这个机器,是因为广大的彝族朋友对服装的需求量增加了,会穿着我们的衣裳出去旅游,也是对我们家乡的宣传。我们引进机器,制作服装的工时大大的降低,十二米六的花一般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好一版,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花样设计也非常方便,有花纹样式就可以在电脑上设计,为我们彝族的朋友增加了多样性的选择。”

扬武镇彝族人口占据 80%以上。近年来,烟盒舞之乡”的名声更加响亮,“中国彝族民间烟盒舞文化节”让八方游客领略丰富的彝族文化底蕴。过往游客、周边群众、当地百姓都喜欢为自己配置一身漂亮的民族服饰,带一个清脆响亮、宛转悠扬的彝族乐器,为加快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工艺师不仅要制作和销售传统的彝族服饰,还要在传承彝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把彝族刺绣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满足顾客个性化定制、批量购买需求。

刘洪昌说:“这两件就是我家自己制作的衣裳,如果是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像这样的花纹样式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出,但是如果是机绣,两到三天就可以完完整整的制作出一件衣裳。而且我们可以根据彝族朋友的需求改变这些花样,花样都可以定制,满足大家多样性的需求。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五月份,我们会按质按量、保证货品交货,满足彝族朋友的需求。”

一针一线绣出产业。从手工刺绣到机器刺绣,每一名合格的民族服饰艺师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长期学习、传承、精进的过程。扬武镇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做足“指尖文章”,下足“绣花”功夫,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有力带动全镇绣娘增收,促进了群众家门口就业,推动文旅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小小绣花针,七十二般变化,不变的是传承千年非遗文化的匠心坚守;产销研一体化,织就的是民族共同富裕的七彩图画。从千年走到今天,从深山走向都市,这是扬武彝绣由原生态到机器化的嬗变。一路走来,扬武彝绣生动而具体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深刻内涵。


上一篇:扬武镇家门口老年大学:打好开局“先手牌”,“三个就绪”护夕阳
下一篇:顺水村:建设美丽山川 护林防火当先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