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之势展最美之姿”。他心系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他牢记宗旨、忠诚使命,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一直在默默地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着“基层干部的坚实力量”,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他就是在扬武镇民政岗位坚守二十余年的尹维平。
尹维平自1986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统计、出纳、民政助理员、尼鲊村党总支书记、计划生育、总工会会计、残联专干等工作,他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恪尽职守、担当作为,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初心不改,守护一方人民。刚毕业时,21岁的尹维平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参加并通过了干部考试,面对工作地点的选择,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优渥的县城而奔赴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扬武镇。1993年6月,因工作需要,尹维平曾被调到新平县社会保险管理事业局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面对乡镇发展人手不足,急需人才时,尹维平毅然申请调回扬武。有人说他“傻”,可他知道,他始终不会忘记初任职时的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他扎根扬武,一待便是30余年,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这片土地。入今已年近六旬的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他爱岗敬业、忘我劳动,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基层人员形象。 踏实笃行,勇于攻坚克难。尹维平的职业生涯,是一部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的奋斗史。作为民政岗位上的“螺丝钉”,尹维平深知民政工作一头连着无数家庭的生活,一头连着政府。面对工作任务,他始终保持高负荷工作状态,他坚持“扶危济困、民生优先,维护和谐稳定,提升社会建设管理水平”为目标认真落实民政各项政策。2014年,在全镇开展“活人墓”专项整治工作,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二话不说,连续数月吃住在单位,通宵达旦摸清底数,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挨家挨户动员劝说,无数个日夜的奔波劳累,最终成功拆除“活人墓”232冢。困难面前,他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把使命任务放在心头,把对群众负责的重担放在肩头,这份担当和奉献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硬骨头。 情系百姓,传递温暖力量。尹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积极推动“助听、助行、助学“三助”工作落实到户,帮助70余户残疾家庭申请免费助听器、假肢、轮椅、助学补助等,让弱势群体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他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等政策,帮助730余户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深入村户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协调各方资源,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常说:“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他用贴心的服务传递了温暖力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严于律己,树立干部好形象。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5+2”“白+黑”是他多年来的工作真是写照。工作中,尹维平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各项工作中他都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深刻意识到并经常对其他干部讲,“无论任何理论与实践,最终成效都反映在群众身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就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路走来,尹维平以对党绝对忠诚的初心和矢志为民服务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把民政工作夯牢夯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把“满意”写进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