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漠沙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按照发展“三个经济带”、实现“三个翻番”的总体规划,立志打造新平现代农业第一镇。目前,漠沙镇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4万亩,主要粮食种植面积8.7万亩,粮经比为64.93%。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如下: 坝区经济产业带:坝区利用热区资源,打造坝区特色产业,以发展“菜-粮”结合高效种植为主,每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5万亩。坝区经济产业带年均亩产值达20000元以上,实现“产值翻番”。 半山区经济产业带:半山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以曼线猫哆哩庄园及鱼塘万亩生态柑橘产业园为依托,实现转型发展,建设以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目前,已发展以柑橘、香蕉、芒果为主的热果面积7.5万亩。半山区经济产业带年均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带动半山区低效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转型翻番”。 山区经济产业带:山区打造“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林畜经济带,以发展核桃、竹子为主,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核桃种植面积4.3万亩;竹子种植面积4.1万亩;发展林下经济规模养殖户56户。山区经济产业带年均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实现“生态翻番”。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形成农业现代化。自2010年开始,我镇陆续实施了2期国土整治项目,整治田块2.5万亩;建成节水灌溉管网配套设施5万亩,建设钢架大棚1万亩;建成农产品交易网点4个。今年,我镇又抓住了新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在曼蚌、团结、鱼塘、龙河、和平、曼竜、关圣、黎明8个村(社区)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1万亩,总投资3296万元,为漠沙镇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漠沙镇以发展热果、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抓住特色,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建现代高效农业增长极。共创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5个(其中:柑橘示范基地3个;芒果示范基地1个;蔬菜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2.5万亩。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引进了大批涉农企业,大量的社会资本转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目前,全镇累计完成流转土地面积92556亩,签订流转合同17601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得到了加快。在我镇的主导产业中,柑橘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618亩发展到了2017年的41000亩;芒果由2012年的4273亩发展到了2017年的12807亩;以苦瓜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由2012年的12995亩发展到了2017年的28850亩。山区、半山区、坝区的特色种植均已形成较好的发展势头。 3.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与产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入驻漠沙发展农业。先后引入了云南实建果业有限公司、云南猫哆哩酸角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鼎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平东绿蔬菜有限公司、易门二宝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等涉农企业30余家。成立了新平玖字号果品专业合作社、新平兴农苦瓜专业合作社、曼蚌水果甘蔗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1个,并与它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开展“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逐步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销售,带动周边群众提高农业管理水平,较好地发挥了技术推广及开拓市场的职能。 4.科技人才培育情况。漠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农业人口44200人,农村劳动力人数35100人(16-60岁)。近几年,我镇非常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前我镇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举办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班,每年培训青年人数100人。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班。开展种养技术、生产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1200人次左右。举办科技示范户实用技术速成班。结合新平县农村基层体系改革建设项目,每年培训科技示范户5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户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成效凸显,这主要得益于我镇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吸引外地企业来我镇创办企业,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协会与农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实施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区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三是改革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培育农业农村持久人才。注重对80、90以及00后农业知识培训,这几代人,不管他们以后种不种田,他们生在农村,有农业切身体会,将来不能打工了,回来农村了,可以回乡发展农业。通过若干年的培植,这个群体必将成为漠沙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及农业后备力量。 存在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尚未对接起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在产量质量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体系建设上依然滞后。 二是山坝之间、村组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是农户的土地分散、不集中,并且资金、技术、管理都很欠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仅依靠当地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难度很大。 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主攻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我们将认真把握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突出抓重点,重点抓,以聚焦的办法抓落实,在真抓实干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基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抓住玉溪市红河谷—绿汁江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及漠沙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的三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再争取实施两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加强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漠沙镇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红河谷热区产业经济带沿江大道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及自动化施肥示范基地建设、红河谷优势农产品示范样板建设、反季节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特色农庄建设等。 二是抓龙头,巩固农业企业带动能力。鼓励鼎成公司、实建果业、猫哆哩、玖字号等大基地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强化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加强农业庄园经济建设,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重科技,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气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互联网+农业”创业园建设等,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如:给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同时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调动培训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促加工,提升农特产品深加工水平。树立企业活、漠沙活的发展理念,以漠沙片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作优糖质产业,加大对农特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重点做好果品深加工、中草药深加工、传统农业深加工,依托品牌,强力拉动镇域经济的平稳发展。 五是拓功能,挖掘休闲农业潜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依托猫哆哩庄园、万亩柑橘生态观光园、红河谷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旅游的项目开发。重点是努力开发田园综合体、现代特色农庄、生态休闲渔业基地、红河谷热区产业经济带旅游环线等项目建设,树立风情花腰傣形象地位,挖掘和保护花腰傣民族文化及传统手工艺,旅游产业与现代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