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引导群众脱贫意识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新平县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09-07 15:09   点击率:47打印】【关闭

漠沙镇下辖18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84个村(居)民小组,辖区面积678.2平方公里,人口达13091户、47766人,镇域内居住着傣族、彝族、哈尼族、苗族、白族、回族、拉祜族等11个民族。2017年11月动态管理后,全镇有1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户527人,2017年年底全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有1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达到122户393人,未达到脱贫标准的有41户134人,全镇贫困发生率降到0.3%。在我镇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全镇上下党员干部根据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我镇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引导群众实现脱贫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存在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思想滑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有所减退。2017年是漠沙镇脱贫攻坚最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镇上下不断强化脱贫攻坚意识,以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较好地完成了2017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我镇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没有完成,脱贫攻坚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经过一年的奋战,许多党员干部觉得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了,存在已经事不关己的心理,做好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有所衰退。在今年6月份,根据上级部门和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一个产业贷款扶持的政策,漠沙镇在第一时间进行宣传,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将这一政策宣传到各自的联系户,确保每一家建档立卡户都能知晓这一政策,到了8月份,在镇扶贫办进村入户走访的时候,竟然有许多建档立卡户不知晓这一政策,许多干部职工对这一政策就没有进行宣传。镇上的一些职工说:“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联系的贫困户已经脱贫出列,所以镇上当时宣传这一政策的时候就没有太在意,由于其他工作又忙,就将这件事忘记了。”

二、部分党员干部在脱贫道路上,重视实物、资金扶贫,轻视精神扶贫。虽然常言道:扶贫先扶志。但在现实中,许多党员干部最先想到的是实物扶贫,比如帮自己的联系户争取低保金,或者想着国家已经发放了扶贫牛、扶贫猪给贫困户,他们就能发展了,精神扶贫太遥远,做不到。所以导致许多贫困户虽然家庭经济有所提高,但思想上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懒人思想。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李华凤说:“今年以来,漠沙镇连续两年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产业扶持,但是目前能够依靠国家扶持通过自己努力来发展的贫困户少之又少,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旧等着政府的扶持,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三、对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措施方法不多,思考较少,形式单一。许多干部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开展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从真正想帮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角度出发,所以导致在脱贫攻坚上出现应付材料较多,实际为贫困户想办法,出路子的人较少,许多干部职工认为发猪、发化肥或者逢年过节送桶油送包米就是扶贫。殊不知,真正的扶贫应该是站在贫苦户的角度,从贫困户的家庭实际出发,为这个家庭出谋划策,想方设法,通过开展产业、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措施配合国家的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增收致富摆脱贫困。

四、群众对部分帮扶干部满意度不高。有的帮扶干部作风不实,结对帮扶流于形式、走过场,到现在还存在下村找不着路认不到门、要村(社区)干部引路现象,贫困户对帮扶干部的工作不满意。一些结对帮扶干部职工习惯于平时集中走访、集中发钱发物,导致其他群众的攀比和不满。

建议:

一、全镇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再认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李存会指出:漠沙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镇上下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要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依然没有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仍在继续,全镇党员干部都应该找回2017年在脱贫攻坚时的“精气神”,为做好2018年脱贫工作继续努力。

二、扶贫要扶“志”、要扶“智”。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过程中,除了物质方面的扶贫以外,更多地应该从思想上进行扶贫,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干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李华凤这样说:“在扶贫上产业扶贫只能解决贫困户当前的经济困境,真正的要脱贫还得从群众的思想上入手,简单的说,如果所有贫困户都能想着今天政府发给我一条牛,等到养大卖了能把买得的钱拿去再卖两条小牛来进行养殖,通过这样来发展致富,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扶贫。”

三、党员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脱贫工作作为一件为民造福的工程来做,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职工孙晓明这样说:“参加扶贫工作两年以来,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扶贫,放几头牛,送几包米就是扶贫啦?当然不是,或许只有把我们自己当做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家中的一员才能真正的做到扶贫,才会从实际去帮助这个家庭谋发展、促脱贫。”


上一篇:漠沙中学举行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下一篇:漠沙镇:稻田里的美味——收获谷花鱼

主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7011521   联系地址: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街道平山路42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702000008号 备案号:滇ICP备05002587号    网站标识码:5304270007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