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漠沙镇地处元江中上游,哀牢山东麓,新平县城西南面,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全境分为河谷热坝区和哀牢山温凉山区,气候多样性,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哀牢山上是彝族、哈尼族山寨,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梨、桃、核桃等;热区坝子是傣家园,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荔枝、芒果、香蕉、西瓜和苦瓜等。2018年底,漠沙镇总人口4.8万人,有18个村(居)民委员会,28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彝、哈尼、苗、拉祜、回等九个兄弟民族,其中傣族人口最多,有2.5万余人,占总人口的53%,是全省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漠沙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拥有哀牢山、漠沙江风光、大沐浴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南薅旅游特色村和南碱生态文明村等自然景观;有宗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民居文化等人文景观。2018年全镇有旅游经营户46家,拥有床位760个,服饰经营40户,竹编工艺12户。 漠沙的旅游产业发展在新平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主打花腰傣文化品牌,努力培植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一是加大旅游经济培育,进一步提高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基础、树形象、促提升”,把旅游产业当作漠沙镇“五大产业”之一来培植和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发展初步成效。二是加大投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大沐浴景区、南薅旅游特色村和南碱生态文明村的基础设施,建立旅游管理机构,配足人力物力,加强景区、旅游特色村的管理和发展。加强集镇建设,花腰傣水寨建设有序推进旅游设施不断得到夯实。民营企业投资建成了永宏酒店、汇丰圆酒店、傣雅大酒店、星星酒店、金马酒店等,日接待人数可达760人次。三是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漠沙镇通过成功举办花街节、沐浴节和服饰文化节,花腰傣文化品牌得到了进一步的推介和打造,花腰傣文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有了客源市场和基础,特别是在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以玉溪、楚雄、昆明等近距离中心城市为主的旅游团队和自驾车游客源源不断的涌入,旅游市场不断开拓,客源稳步增长,“哀牢山—红河谷”自驾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为旅游文化产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户。在大沐浴景区建成星级旅游示范户1户,鼓励南薅村群众兴办农家乐5户。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薄弱,旅游产品单一。近年来,我镇切实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大沐浴景区、南薅旅游特色村和南碱生态文明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后续规划建设不到位,招商引资项目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等原因,大沐浴村、南薅村、南碱村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呈现了我们旅游产品不成熟,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们的旅游商品、手工艺品、饮食风味开放不够,产品单一、种类不多。在大沐浴村多少还能看到旅游商品出售,如服饰、竹编工艺品、小食品、水果等,在南薅村、南碱村几乎就难看到了。我们的旅游村文化内涵少,缺乏旅客参与和体验活动项目,游客能看到的不多、能购买的较少、能吃到的不多,没有住处,这样很难留住游客。旅游经营业主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急功近利,旅游接待质量、经营环境不高,在节假日乱抬房价,这样也很难留住游客。近年来,到漠沙旅游观光的游客在减少。 (二)人才欠缺,产品营销难。我们旅游人才队伍素质不高,旅游策划、营销、管理、导游等专业人才奇缺。缺乏营销、管理骨干人才,致使旅游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突破不了,精品出不来。虽然我镇建有旅游管理机制,由镇文化事务中心来抓落实旅游工作,但管理员都是兼职,不是旅游专业人员,都是门外汉,对旅游产业研究不足;对旅游产品营销没有经验,也没时间去跑营销活动,难于把产品推出去让人接受,难于引进客源进来;对旅游产业发展抓手不力,懂政策法规的少,缺乏旅游产业发展全局观念和方向感;这样天天在泥塘里打滚,没有了吸引力,没有了激情,在盲目没有方向的工作。景区讲解员经常短期培训就上岗,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缺乏感召力、接待服务不周到、不专业。现在自驾游还相对稳定,可是团队游越来越少了。 (三)观念落后,服务水平低。花腰傣是新平的名片品牌,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她产生的价值空间无可估量,可是我们的农民群众还需要有长期认识过程。旅游村的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人居环境卫生文明意识较差,随手乱扔东西、随处乱倒垃圾的现象突出。同时,农民群众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旅游服务意识较弱。农民群众就是不愿意打开门,让游客进来吃一顿饭、喝口酒,捞外快。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饮食卫生、住宿方面的习惯也影响服务水平。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发展民族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建议县人民政府给予漠沙镇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支持,明确牵头部门和各部门职责任务,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加快漠沙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产业。推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坚持不懈的培植产业,把漠沙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放大放远筑牢基础,打出全新的旅游产品。加大资金投入,抓好进入旅游景区(点)公路建设,修复漠沙集镇至大沐浴公路建设,拓宽进入南薅村路面建设;抓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建大沐浴景区停车场、完善南薅村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破除卫生瓶颈,搞好生态绿化,加强旅游村村规民约建设树立人人遵纪守法行为;扶持星级农家乐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大沐浴村兴办农家乐3至5家,改善南薅村农家乐民居改造提升接待能力;保护传统民居与改造保证不变味,塑造旅游村标志形象,在南薅村建立聂耳和母亲的雕像,在大沐浴大象渡口建立大象雕塑,并恢复渡口行船摆渡。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加强村民教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民族服饰、手工艺品、饮食业等产业发展,组织民族民间歌舞展演,加强艺术创作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三)加强宣传推介。加强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市场运作的模式,创新促销模式,好办好花街节、沐浴节、服饰节,以节造势、以节引人、以节宣传促销,搞活旅游经济。与相关媒体大力合作,制定宣传方案,加大宣传投入,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把宣传促销工作重点投放在省内外地区。利用各种途径,抓住一切机会,大力推介我们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广泛传播旅游信息,搞活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